【人物專訪】在混亂的世界裡,尋找穩定的節奏──訪班榮超教授
●4/9 班榮超老師主講:「簡單的開始,卻通往複雜?!」點此報名!
採訪|郭慧
攝影|黃道佐
「如何在混亂的世界裡,尋找穩定的節奏?」這句話,乍聽之下,彷彿是人生哲學的大哉問;然而,對於班榮超老師而言,卻是他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數學問題。數學和哲學,看似遙遠而互不相關的兩個星體,對於老師而言,卻都是「窮究事物之理」,在宇宙中探尋奧秘的途徑。兩者的差別,只是在於使用的語言不同而已。
●享受數學研究的孤獨
從小就被「形而上」的問題深深吸引,因此,物理、哲學、數學,都是班榮超老師想要探索、挖掘的領域。對老師而言,浸淫在這些奧秘之中,把一個複雜的問題深埋在心底,等待生活的刺激,在歲月的鋪排之下,慢慢沉澱出解答,是一件極其迷人的事情。「我們太習慣馬上得到答案,但是真正的數學問題,其實不是這麼快就可以解答的。」老師慢慢地說道。就像在沃土中埋下一粒種子,在陽光的照耀、雨水的灌溉,以及歲月的等待後,蓓蕾才終將緩緩綻放。
然而,對於很多學生而言,這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學時期學習數學的模式,跟高中的數學教育很不一樣。高中為了考試,學生習慣很快得到答案。但是,在這個過程之中,他學會了如何快速解題,卻失去了尋找問題、克服困難的樂趣。但是大學不一樣。他需要去證明、申辯,需要非常有創意地解決問題,而這通常不是一蹴可幾的。」班榮超老師說道。
摸索的過程,聽起來容易,然而,對於尋秘者而言,卻是一段孤獨的旅途。「你必須要深入其中,自己獨自走到『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班榮超老師解釋道。也因此,對於想要深入數學領域的學生,老師都會請他們先自問,自己是否能夠忍受,甚至是享受這種孤獨。
●擁抱和其他領域的合作
然而,雖說獨自思考的過程,就像孤獨的行者,在荒野深林中踽踽獨行,但是,找尋問題的過程,卻必須與不同學科的朋友們,攜手共度篳路藍縷。「臺灣的數學研究很厲害,尤其是基礎研究。但我有一個小小建議,希望研究數學領域的人,可以更樂於跟其他領域合作。」班榮超老師說道。
「我本身的研究領域在於動態系統。在這個研究裡面,有一部分跟電機相關,另一部分則跟物理學相關。在這種合作過程中,我覺得自己學到的東西,比在數學領域學到得更多。」老師微笑地解釋道,「其實,做數學的人,應該期許自己多多主動去跟別人學。如果遇到合適的數學問題時,不要太堅持己見、非數學方式不用。也許,用他們的方式,但是配合我們的基本功力,也可以解決問題。這也是一個很好的經驗。」
●習慣「數學的生活態度」
也就是說,研究數學的人,必須要能夠享受孤獨,卻也可以打開心胸。「在跟別人交流的時候,你要把自己打開來,讓別人進入你的世界。當然,你也要進去別人的世界。但是,當你已經確定了問題,要準備研究的時候,你就要進入自己的世界裡了。這兩件事情,其實是互補的。」班榮超老師解釋道。
這種能收又能放的挑戰,並非人人都能夠駕馭,然而,在其中悠遊自得的人們,卻也在不知不覺中,習慣了「數學的生活態度」。
●擁有理性清明的慧眼
除了安於孤獨、樂於交流之外,班榮超老師也認為,數學的訓練,也讓人能夠理性地抽絲剝繭。「在數學的訓練之下,你對事情可以看得很理性,可以把事情拆解成很多簡單的元素,以簡馭繁。」老師說道,「如果可以把很多事情看得很清楚,你就不會慌亂。相反地,你會比較穩定,做事情也會比較有結構。」
而這種特質,在快速變化、混亂動盪的現在,顯得特別地重要。「以前,我們認為這個世界是和諧而簡單的,被牛頓力學統一出來了。然而,在20世紀初的時候,我們慢慢發現,這個世界,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模樣。」班榮超老師說道,「大部分的情況,其實是凌亂、混沌,而又非常複雜的。這時候,我們就要開始在『平衡』、『和諧』,跟『亂』、『複雜』之間取得平衡。」班榮超老師解釋道。
●尋找和諧、穩定的節奏
這種概念,其實也與數學中的混沌理論有關。班榮超老師說道:「混沌其實跟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非常相似。比如說,我們在讀書的時候,可能會在桌上擺著書跟紙筆,把桌上用得很亂。但是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度量,什麼叫作『亂』。也要開始思考,『亂』,到底是不是一個可以測量的東西?」而老師簡單平易的解釋,也讓複雜的理論,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更貼近了一點點。
就像老師以簡單的語言,帶領我們探索數學的奧秘一般,在這個混沌的時代裡,不如就透過數學家的慧眼,讓我們看看,如何在這個複雜而又不穩定的世界中,找到相對和諧、穩定的節奏。畢竟,這就是一個值得深藏在心底的數學問題。
●4/9 班榮超老師主講:「簡單的開始,卻通往複雜?!」點此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