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線上】爸媽給小孩說故事不稀奇,但講數學?
■如果家長與小孩在家裡跟小孩的互動不是說故事,而是說數學會發生什麼事呢?
撰文|方程毅
一個人的人格及能力養成,家庭教育絕對是關鍵中的關鍵,許多家長會在睡前給小孩講講床邊故事,一方面增進親子感情,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小孩子的學習能力及創造力。家庭互動的內容對小孩的影響可能比你想像中還大,過往研究指出,若父母與小孩的談話內容能觸及數字或空間概念,對學齡前小孩未來在數學上的學習有非常大的影響。近來芝加哥大學心理系(University of Chicago,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更發現「家庭數學」對於小孩子學習數學上有顯著幫助,雖然大部分家長認為教數學是學校的事,但其實在家培養數學環境更能幫助學習,這項研究由Sian Beilock教授及Susan Levine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完成,並發表在2015年《科學》(Science)期刊上。
研究團隊使用的方法非常霸氣,他們找來587個芝加哥地區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每個人發一台iPad mini,裡面灌有一個app叫Bedtime Learning Together (BLT),這個app裡面有一些互動故事與引導學習的問題,讓小孩子與家長能在家裡使用,營造學習環境(但內容並不是配合學校課程,而是以比較有趣的方式呈現,目的在引起興趣),研究團隊將小朋友們分為兩組:閱讀組與數學組,分別使用不同的app,數學組app的故事及問題較著重數字、空間觀念與簡單四則運算,而作為控制組的閱讀組app故事幾乎與數學組完全一樣,但問題較著重於閱讀、單字及表達能力。藉由紀錄app的使用量,研究團隊比較一年之後不同組別小朋友數學成績的進步幅度,結果發現學校數學成績表現與使用app的時數呈現正相關。
只是研究小孩沒什麼了不起,有趣的是研究團隊把家長也考慮進來,小孩子學習本來就不只他們自己的事,父母給予的家庭教育影響更是深遠。但就數學學習來說,許多父母自己就有數學恐懼症,看到數學躲都來不及了,哪想的到創造友善數學環境,因此研究團隊便進一步對學童家長分類,分為「害怕數學組」跟「不怕數學組」,藉此研究不同家庭環境下這款app對於學習數學上的幫助。同時,根據使用app的頻率,小朋友們再被分為三組,低度使用(平周一周小於0.5次)、中度使用(平均一周0.5次到1.5次)及高度使用(平周一周1.5到4.3次),所以便一共分為六組 (家長怕數學程度(2組)*小孩使用app頻率(3組))。
研究結果相當有趣,小孩子低度使用app且家長又害怕數學的組合果不其然數學成績進步最少;而低度使用但家長不怕數學這組的小孩數學成績卻還是有進步。但中度使用app且家長害怕數學的小孩子一年後的數學成績就有非常明顯的進步,且比中度使用app且家長不害怕數學這組進步幅度還大,論文認為是因為不害怕數學的家長平時可能就已經營造了數學友善的學習環境,因此app效應不像害怕數學的家長明顯,但對於家長害怕數學而較缺乏學習環境的小孩來說,這款app便非常有用。而高度使用app的族群無論家長是否害怕數學,小孩子的數學成績都有顯著提升。
這項研究除了證實課後數學教育的重要性之外,同時也看到了輔助性教學app的潛在市場,讓害怕數學的父母也能營造好環境讓孩子學習。但這項結果如果套回台灣,感覺就怪怪的,因為這是針對美國小孩進行的研究,美國教育本身較重溝通跟表達,且戶外課後活動也相對較多,因此在家庭教育這塊針對數學加強是個好方法;但台灣正好相反,對於數學教育可是一點都不馬虎,如果真的把這套引進台灣,才藝補習補不完的小孩在家裡還要接受這種摧殘應該會崩潰吧。如果台灣要做這類研究,或許可以針對如何在家庭互動中能增進孩子溝通與表達能力,增加對世界的認識,不然過度偏向數理卻缺乏溝通與交際能力實在不是件好事啊!
備註:本文使用的APP雖名為「Bedtime Learning Together (BLT)」但文中並沒有明確指出一定要在睡前使用,只要是家庭親子時間使用即考慮在內。
原始論文:Berkowitz, Talia, Marjorie W. Schaeffer, Erin A. Maloney, Lori Peterson, Courtney Gregor, Susan C. Levine, and Sian L. Beilock. "Math at home adds up to achievement in school." Science 350, no. 6257 (2015): 196-198.
參考資料:
--
作者:方程毅 科教中心特約寫手,從事科普文章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