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預告】探索第三期:人間氣候的前世今生

分享至

。 2010春季‧探索講座第三期? 即將與你見面! ■
探索三:人間氣候的前世今生Garry-www.visionandimagination.com@flicker
首場4月10日(星期六)下午十二點三十分開始入席

內容簡介:

  人類的歷史是一場與氣候掙扎共存的歷史。《舊約》中的諾亞方舟,《山海經》裡鯀與禹父子治水,布農族神話中世界被大洪水淹沒,人類躲避到山上的故事;古中國因為旱災肆虐而產生后羿射日、旱魃女神的傳說,無獨有偶,泰雅族也有著勇士背負嬰兒射日的故事。這些傳說顯示了氣候如何深刻影響人類生活,也顯示了人們曾經多麼努力地嘗試與氣候共存。

  對於氣候變遷,你是否感到既親近又疏遠?親近,因為生活中大小事都與氣候脫不了關係;疏遠,也因為有太多專有名詞、科學理論,一時難以參透。我們面對的問題看似錯綜複雜,但若攤開時間的縱軸,你會發現它們有跡可尋:卡翠娜颶風、莫拉克颱風、乾旱助長的澳洲森林大火…海平面為何上升?上升了會怎麼樣?哥本哈根會議本來應該達成的使命是什麼?我們在全球氣候變化的洪流之中,比古時候的人幸運的地方是哪裡?不幸的地方又是哪裡?

  2010年,探索基礎科學講座第三期,將利用八堂系列講座,邀請各領域的專家,從不同角度介紹由古自今的氣候變遷。我們不僅以科學方式探討環境現象,也從文化角度分析社會觀念轉變。今年四月至六月,歡迎加入我們,一同解析「人間氣候的前世今生」!

?

活動日期:2010年4月10日至6月19日

活動時間:下午兩點至四點(採現場報名制,請於13點報名並依序進場)

     首場(4/10)提早於12:30報名入場,13:30講座正式開始

活動地點:台灣大學應用力學所國際會議廳

團體報名:請電(02)3366-2801 許小姐,或email至:ntucase@ntu.edu.tw

     本活動為現場報名,15人以上團體可預先電話報名,我們將為您保留座位。但若入場時間已過仍未到場,則取消團報。

專屬網址:https://case.ntu.edu.tw/climate/

?

                講題一覽

日期

講題

講師

4/10

地球氣候史巡禮

從40億年前說起

許晃雄 老師

台灣大學大氣系

  「氣候變遷」是近年的熱門議題,在新聞媒體強烈報導下,我們常以為氣候變遷是這幾年才發生的,其實自古以來,氣候受到各種不同因素交互影響,總是不斷變動以維持平衡,「變遷」是自然常態的一環。
  地球誕生至今的46億年間,氣候狀況與現在有哪些差異?為什麼屬於自然狀況的氣候變遷,會引起人類的擔憂?  「人間氣候的前世」第一講,我們將從頭談起,介紹古代與現代的氣候狀況、影響氣候變遷的因素、以及如何依靠現有資訊,推估未來氣候。

4/17

氣候變化的衝擊與省思

從深海看長期氣候

陳明德 老師

海洋大學應用地球科學所

  引起長期氣候變化的原因是什麼?長期與短期氣候變化有什麼不同?海洋與長期氣候變化的關係是什麼?深不可測的海底究竟有什麼奇妙有趣的科學現象?
  從海底的沉積物研究中可以讓我們更瞭解過去氣候變化的奧祕嗎?科學家是如何從海底的沉積物岩心中發現過去氣候變化的線索的?本次演講將解說如何研究從深海探取的沉積物來瞭解過去氣候變化之謎;並介紹深海中所蘊藏的氣候變化之奧秘。

4/24

解開古氣候密碼之鑰

第四紀的氣候變遷

邱子虔 老師

中研院地科所

  近年常聽到人類活動影響氣候變遷的說法,這是危言聳聽還是真知灼見呢? 若想找出答案,我們就必須先除去人為因素,了解地球自身的氣候律動。距今200萬年前是地質年代上的第四紀,不論在海陸分佈、海洋環流和古環境方面都逐漸趨近現代的狀況,此時並無人為干擾。分析第四紀古氣候,我們可以了解地球自然的氣候律動,藉此以古鑑今。
  然而,問到上週的天氣如何,我們可以上氣象局搜尋紀錄;但要探討第四紀的氣候資料,便不是一件輕鬆的工作。在缺乏歷史文獻的狀況下,科學家僅能探索自然界留下的訊息,如:樹輪、珊瑚骨骼化石、兩極的冰岩芯、深海沉積物…等,透過這些紀錄古氣候訊息的「地質文獻」材料,人類終得以解開古代的氣候密碼!

5/1

全球暖化的愛心樹-海洋

龔國慶 老師

海洋大學環境化學與生態所

  漫遊世上最大的藍色森林,這裡看不到高聳枝幹、摸不着遍地泥土,取而代之的是清爽的浪、微鹹的風,以及無數纖細精巧的海洋居民……
  掬起一杯海水,數十萬飄游其中的浮游植物,是水中森林的一部分,迷你的體型卻有驚人的能力,正如同陸地上的森林,他們能夠吸收人造二氧化碳,減緩全球暖化。
  在全球暖化的歷程中,海洋如著名繪本故事中的愛心樹,無怨無悔為人類付出,科學家們提出為藍色森林施肥,增強其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這是轉機,亦或是另一個危機? 人類是否能與強大的盟友-海洋,攜手共度氣候變遷?

5/15

風乍起,吹亂人間氣象

氣候變遷在台灣

劉益昌 老師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去歲四時,竟無雨雪,川枯蝗暴,卉木燒盡,饑疫死亡,人畜相半。舊居之所,赤地無依,遷徙漠南,偷存晷刻」這段出自隋書的文字,描述部族遇乾旱而須南遷,短短數句,道盡人類面對氣候變遷的無奈。
  氣候變遷無形而有力的影響歷史演變,舉凡歐洲民族大遷徙、中美洲馬雅文化衰亡、中國北部游牧民族南侵…諸多歷史事件都與氣候直接、間接的影響脫不了關係。
  自古台灣的先人便與氣候變遷有著精采的互動,你是否知道,澎湖曾受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因而人口一度驟減幾乎成為無人島? 讓我們打開歷史的扉頁,一同探索過去的氣候故事。

5/29

看見地球的吶喊

衛星遙測所揭露全球暖化的警訊

劉正千 老師

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

  2004年5月 8點34分,滿載台灣的祝福與夢想,福衛二號順利升空。
  2008年3月 以地面兩公尺高解析度,福衛二號完整記錄南極威爾金冰棚崩解,提供國際研究機構獨家影像,創造台灣驕傲。
  2009年8月 距離地球890公里,遙遠的空中,福衛二號與台灣民眾一同走過八八水災,見證自然的力量…  福爾摩斯衛星二號是台灣自主控制的第一枚高空間解析度遙測衛星,透過福衛二號,我們能仔細的從遠方觀測地球的現況,而近年極端氣候現象頻傳,福衛二號更成功的迅速提供關鍵影像,以作為救災、研究資料。
  暴雨、旱災、水患、熱浪…,研究指出,全球暖化很有可能提高極端氣候出現的頻率、強度,這是地球給人類的警訊,讓我們透過福衛二號的攝影鏡頭,「看」見地球的吶喊。

6/12

地球工程

好點子?餿主意? 創意狂想,幫地球降溫

楊燦堯 台大地質

  「如果一個想法在一開始不是荒謬的,那它就是沒有希望的;我認為只有大膽的臆測,而不是事實的積累,才能引領我們往前邁進。」-愛因斯坦  地球的總面積為五億一千萬平方公里,大約相當於14萬多個台灣。如果今天有人提出,要設計一場史上最大的地球工程,用人的力量改變全球氣候、減緩地球暖化,你是否覺得難以置信?
  全球氣溫不斷上升,環保組織極力要求各國降低二氧化碳生產量,然而在國際政治的角力下爭議不斷且動作緩慢;而消極的減少碳產量,是否足夠挽回氣溫暖化的現象也讓人存疑。於是科學家們發揮創意,利用各種方法幫地球降溫,這些點子聽起來多半有些瘋狂,但說不定正是類拯救氣候變遷的絕妙處方。

6/19

邁向2100-與氣候共舞

許晃雄 老師

汪中和 老師

中研院地球所

  「人類正站在十字路口,一條是走慣的舒適大路,但終點是死亡;另一條是新路,不太好走,但這是唯一希望。」

???????????????????????????????????????????????????????????????????????? -瑞秋.卡森《寂靜的春天》

  大洪水、巨型颶風、城市冰封、人群慌亂的四處逃竄…,這是著名電影對數年後氣候情境的想像,未來必須是這樣嗎?
  全球暖化是科學問題,也是政治問題,更是影響未來人類生活的重要因素,我們正站在歷史的交叉口,未來的情境為何,將視我們有所為或有所不為而決定。

(Visited 131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One thought on “【講座預告】探索第三期:人間氣候的前世今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