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新知】靠驗血來檢測阿茲海默症?
■阿兹海默症在臺灣俗稱「老人失智症」,好發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患者的情況各不相同,早期記不住東西的症狀常被誤認為是「年紀大了」。近來一項研究報告指出也許可靠驗血來檢測是否罹患阿茲海默症。
編譯|柯宗佑
到了2050年,阿茲海默症盛行率可能會是現在的三倍,威脅1.15億人的健康。阿茲海默症會導致神經退化。雖然無藥可醫,但許多醫生及科學家表示,目前看似無效的藥只要早點施用,就能發揮效果,前提是要在發病前就驗出病症來。最近,某研究團隊發現血液中含有一群分子,能夠有效預測老人是否會在兩到三年內染上阿茲海默症,準確率高達90%。雖說這項檢測技術尚未全面推廣,以後可能也沒機會推廣,但仍舊能幫助可能染病的族群,督促他們接受臨床治療。
目前的檢測方式除了大腦切片分析之外,尚有其他兩種可行方案。聖地牙哥加州大學醫學院的教授道格拉斯.賈拉斯可(Douglas Galasko)表示,第一項技術是大腦造影,用來偵測腦組織腫塊裡頭的致病蛋白質,而第二項技術則是由脊髓抽取脊髓液,檢測這些蛋白質的含量。
可惜,這種檢測方式相當痛,願意接受的人並不多,再加上技術所費不貲,檢測效果又不甚精確,研究人員因此再度花上幾十年,企圖研發更不具侵入性、也更便宜的驗血方式。不過賈拉斯可表示,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尚未取得重大突破。
於此同時,喬治城大學及數個研究機構也組織了一個研究團隊,針對高齡老人血液中的分子進行檢測,以偵測阿茲海默症。團隊從紐約及加州找來了幾百名七十歲以上的退休老人當作受試者,從他們身上抽取血液樣本,再將樣本送進實驗室質譜儀分析,確定血液中的化學成分。
接下來的三年內,研究團隊開始針對受試者的心智健康程度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有53名受試者出現了輕微認知失調症狀或阿茲海默症,而其中18人在研究一開始是完全沒有症狀的。當研究邁入三年大關,研究人員則重新投入血液樣本分析,並對53名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受試者與另外53名健康的受試者進行比較。研究發現,認知受損組的血液中,有十種分子出現了顯著變異,譬如能保護細胞膜的磷脂質等脂質分子。最近,這份研究報告已經發表在Nature Medicine雜誌上了。
為了確定這些變異不是偶發事件,研究團隊也針對其他41名受試者的血液做了分析,看看當出現同樣的變異情形時,這些人是否也罹患了阿茲海默症。結果顯示,預測準確率高達90%。這項研究結果著實令人雀躍,但喬治城大學的腦神經科學家霍華德.費得羅夫(Howard Federoff)表示,此研究成果仍有待進一步驗證:「這是個新發現,必須要能適用在任何人身上才行。」
除了費得羅夫,其他人也抱持謹慎態度。舊金山加州大學的腦神經科學家邁可.威納(Michael Weiner)即認為,只有等到其他研究團隊得出相同成果後,「才能確定本次結果的重要性」。事實上,罹患阿茲海默症的人症狀各有千秋,這項檢測技術對於檢測認知退化症狀或許有效,但同時也納入太多變因,可能不適合當作檢測工具。不過即使如此,這項技術依舊能用來幫助可能罹患阿茲海默症的人,讓他們及早接受藥物治療。
哈佛大學的基因學家羅伯特.葛林(Robert Green)認為,費得羅夫與其團隊隨機挑選了一批老年人,企圖驗證檢測成果,相當令人欣慰。他表示,這類研究很多都只是「曇花一現」,但這項研究相較之下就「更成熟穩定了」。
--
研究出處:A Blood Test for Alzheimer's Disease?
譯者:柯宗佑 科教中心特約寫手,從事科普文章編譯。
責任編輯:Kerina 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