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妙基因】忍痛功夫不是天注定

分享至

■你怕痛嗎?專家發現每個人耐痛程度與基因息息相關。

作者| BETHANY BROOKSHIRE
編譯|高英哲

sci_twins_pennstate_free
一項新研究發現,同卵雙胞胎會因為「表觀遺傳變化」不同而有不同的疼痛耐受度。

一個人究竟能忍受多大的疼痛感,大約有一半是由遺傳決定的,但是另一半的原因始終是個謎。如今有一項新研究指出,基因裡有一種會受到環境、行為甚至飲食影響,叫做「表觀遺傳變化」 (epigenetic change) 的化學性標記,可能就是另外那一半決定人們痛覺感受程度的因素。

所謂表觀遺傳變化,就是在基因裡加入或去掉一個甲基組,這麼一來這個基因能夠製造的蛋白質數量就會產生變化,從而使這個基因被細胞拿去用的機率也跟著產生變化。這種蛋白質數量的差異,幾乎對什麼事情都多多少少有些影響:你是否容易肥胖,記憶力好不好,甚至長得有多像你母親都包含在內,你有多耐痛也不例外。倫敦國王學院遺傳流行病學家提姆.史派克托 (Tim Spector) 跟喬丹娜.貝爾 (Jordana Bell) 對這個題目頗感興趣,就找來 50 對雙胞胎進行測驗——雙胞胎的基因體幾乎完全一樣,因此就可以消除遺傳對於痛覺敏感程度的影響。結果他們發現雖然雙胞胎對痛覺的敏感度幾乎是一模一樣,但他們的耐痛極限(也就是痛到什麼程度他們會「噢!」的一聲叫出來)卻大不相同。

研究團隊發現造成這個差異的原因,在於有九個基因的甲基化程度不同,其中與痛覺最有關係的 TRPA1 基因,其啟動區域的甲基化程度愈高,其痛覺敏感度就愈低。這或許意味著你的耐痛程度,並不完全是命中注定——表觀遺傳變化是可以逆轉的,只要科學家發現了如何改變表觀遺傳標記的方法,就能想出讓人們比較耐痛的方法。史派克托表示:「理論上我們能夠改變自己的痛覺敏感程度,只是目前還不知道該怎麼做而已。」

目前的問題在於我們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與痛覺相關的基因甲基化。不過這倒是提供了研發止痛藥的藥廠一個值得參考的新方向。匹茲堡大學人類痛覺遺傳學家伊娜.貝爾佛 (Inna Belfer)說:「對於痛覺基因體以及表觀基因體,我們或許在五年內就能有清楚的瞭解。」她也指出貝爾跟史派克托的研究團隊,發現用血液樣本跟大腦樣本所做的表觀遺傳研究結果並無二致,這樣日後用血液樣本做研究就可以了,而不用等受測者死了才能取得大腦樣本。這對於進行痛覺研究的科學家來說,無疑是個大好的消息,以後他們就犯不著為了取得研究樣本而「頭疼」了。

 

 

--

研究出處:Your epigenetics can be a pain

譯者:高英哲 科教中心特約寫手,從事科普文章編譯。
責任編輯:Kerina Huang

(Visited 438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