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演化論】老當益壯
■研究人員挑戰傳統演化論,繁殖能力與死亡率不一定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
作者|Virginia Gewin
編譯|林怡德
自古以來人類追求長生不老的例子層出不窮,從中國的金丹術到西方的煉金術,全都無功而返,但自然界某些生物可是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這些「天賦」呢!
日前一研究團隊比較了46種生物的老化模式,宣稱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顛覆傳統演化論隨年齡增長繁殖能力下降、死亡率上升的說法,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Nature》期刊上。
這份研究由南丹麥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Denmark)的生物學家歐文‧瓊斯(Owen Jones)所主持,標準化數據後分析哺乳類動物、無脊椎有脊椎動物、維管束植物和綠藻,研究結果顯示年齡增長未必會導致老化,如水螅、寄居蟹等生物,其繁殖能力和死亡率也不受影響,顛覆了傳統的演化論。
另外,團隊製作老化程度的光譜,發現壽命長短和老化程度並沒有關聯。死亡率隨著年齡急速上升的現象,都可見於壽命長或短的生物。
雖然傳統演化論仍適用於大部分的物種,但不能說明某些現象。瓊斯解釋,他們的目的不是要推翻而是要「修正」傳統演化論,才能涵蓋到所有的生物。
物種大雜燴
此研究是科學界首次使用標準化數據方法分析跨物種的死亡率和存活能力,但有些科學家質疑此分析方式的生物基礎,包括實驗室培育生物和野生生物的比較有效性。
德州大學聖安東尼奧醫學中心的演化生物學家史蒂芬‧奧斯塔德(Steven Austad)認為,該研究比較演化樹上不同分支且親緣甚遠的物種,如同大雜燴一般混亂,也忽略了生物周遭生長環境的影響。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演化生物學家勞倫斯‧穆勒(Laurence Mueller)也表示,野生生物除了自然老化,也可能因疾病或被掠食者捕食而死亡。多種原因複雜了年齡和老化的關係,讓科學家們既頭痛又著迷。
試圖尋找老化和死亡的關聯本身就是個錯誤,此研究的共同作者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的數學生態學家豪爾‧凱斯沃爾(Hal Cawell)指出,隨著年齡增長,生物對抗危險的能力下降,死亡率因而跟著上升,這就是所謂的老化。
當然,研究結果的確顯示出物種老化模式的多樣性,但並非顛覆傳統演化論。如果要更深入這個主題,就必須進行困難的實證測量,檢視繁殖能力和死亡率的平衡關係。
--
研究出處:"Not all species deteriorate with age
譯者:林怡德 科教中心特約寫手,從事科普文章編譯。
責任編輯:Kerina 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