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位元幣-重現淘金熱,誕生中的新時代貨幣 (上)

分享至

虛擬的位元幣,搖身一變躍上現實世界!

撰文│陳文楠

bitcoins2
圖片來源|Salon.com

在文章開始之前,先看看以下幾條資訊 :

1.三年升值五萬五千倍的貨幣

從網路專欄有物報告「漲得比房地產更快的資產」的這篇文章中,我們首先發現了位元幣第一個引人注意的特質。以下是文章中提到的概念 :

2010年5月22日,有一個人在網路上自稱他用10,000 Bitcoin成功地買到了兩塊價值25美元的 Pizza。3年過去了,在筆者撰文的當下,Bitcoin兌美金的匯率來到歷史的高檔,1 Bitcoin可兌換137美金!當初買了兩塊 Pizza 的這位老兄,如果他手上的 Bitcoin 沒有花掉的話,已經現值$1,370,000美金,換算台幣約 4千萬元。

2.非法毒品販賣的交易通貨

接著,我們把目光轉到地下經濟這一塊。

在2013年3月,根據英國衛報報導,著名的跨國地下毒品拍賣網站絲綢之路Silkroad,其每月交易金額已達170萬美金,讓各國執法單位束手無策的原因,除了其高度匿名性與分散式的網路架構之外,另一個正要因素就是因為其交易唯一使用的貨幣,是沒有任何國家管理的位元幣(Bitcoin)。

3.美國紐約金融監管機構將對位元幣展開調查

根據報導,2013年8月紐約對22家大型投資或交易位元幣的公司發出傳票,其中包含Google創投基金,Paypal創辦人的Founders基金等。原因是因為有許多毒品與軍火交易利用位元幣躲避監控,為此美國政府將展開一系列深入的調查。

從以上三條資訊或新聞中,可以發現在2012與2013之交,世界對於一種根基於網路世界的新貨幣有著高度的關注。寫到這邊,想必許多人對於網路的虛擬貨幣會升值有著“不可能”的印象。我們一般對於網路貨幣的印象,大致上是建立在線上遊戲或者是網路購物的虛擬貨幣。舉在台灣歷代最紅的網路遊戲天堂裡的天幣為例,在2001年一元新台幣可以換800天幣,十年後到了2011年一元新台幣可以換65500天幣,總共貶值了超過80倍!對於網路虛擬貨幣一般有以下幾個印象 : 隨著時間快速貶值,交易不安全,操縱在單一公司或團體手上,會因為單一偶發事件造成經濟體系崩潰等.這樣特性的虛擬貨幣,根本無法在現今世界的經濟秩序下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更遑論成為非法地下經濟裡面的支付清算保證。但本文要介紹的位元幣,卻在短短的數年間,聲勢浩大的登場,並被許多人寄與厚望,期待它成為新世代的世界流通貨幣。到底位元幣是一種什麼樣的東西?它的發展歷史又是如何呢?以下將一一的解釋。

 

從金本位到美元霸權

在進入位元幣的發展歷史之前,先概略的談論一下近代貨幣的歷史與作用 :

從十九世紀中期開始,世界開始盛行所謂的金本位制度。金本位制度是一種金屬貨幣制度,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干含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值-金平價(Gold Parity)來決定。金本位制度統治了世界經濟超過一百年之久,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布雷頓森林協議。

p1

1944年7月,44個國家在美國新罕布夏州的布雷頓森林公園召開會議,商討即將結束的二次世界大戰,世界經濟體系的重建,會中通過了幾個重要決議。

1.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國際間就貨幣事務進行共同商議。

2.美元與黃金掛鉤,成員國貨幣和美元掛鉤,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度(就是35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

由於兩次世界大戰的關係,美國一舉躍為世界超級強權,其貨幣美元也順勢取得等同黃金的地位,成為各國發行貨幣的準備。但在1960和70年代發生的數次美元危機使布雷頓體系發生動搖,最終美國總統尼克森於1971年宣佈停止美元與黃金的兌換,布雷頓森林體系就此崩潰。之後四十年至今,美元仍然成為世界各國貨幣發行的主要通貨準備,而黃金則慢慢轉型為投資商品的身分。但這樣有一個極大缺陷存在,那就是美國聯準會如果任意的發行美元,那其通貨膨脹的後果將會是全世界所有國家一起承受。而事實也的確是如此,自從2009年的金融海嘯危機之後,美國聯準會接連推出量化寬鬆政策,大量的發行美元來解決流動性不足的問題。雖說是成功的解決了危機,但製造出來的大量美元流竄在世界各地,造成經濟局勢的動盪不安,也是不可迴避的現況。為此,世界上許多有識之士提出重返金本位或創新的貨幣準備,來對抗美國現今幾乎是遊戲開外掛般的經濟角色,而為位元幣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誕生了。

 

p3
大衛喬姆(David Chaum)

電子貨幣的基礎  密碼學

1982年,密碼學家大衛喬姆(David Chaum)提出利用密碼學原理,在網路上時進行不可追蹤的支付的開創性概念。1990年時,大衛喬姆建立了以密碼學為基礎的匿名支付系統Ecash。

隨著網際網路在90年代中期開始發展起來,尼克‧薩博(Nick Szabo)在1998年提出工作量證明機制,使用者通過競爭性地解決需要運算力的數學難題,然後將解答的結果用加密後的演算法串聯在一起公開發布,因而構建出一個產權的認證系統,也就是Bitgold。接下接力棒的是密碼學的知名程式設計師哈爾‧芬尼(Hal Finney),他整理了尼克薩博的理論,提出了"可重複利用的工作量證明"。

去中心化 點對點的傳輸技術

到此為止,位元幣登場之前的關於密碼學理論的部分都已經準備就緒,而另一個核心觀念,去中心化的點對點傳輸技術(P2P),則在接下來十年蓬勃的發展。

點對點(Peer-to-Peer,P2P)的檔案共享服務,從90年代末期開始急速發展起來,打頭陣的是傳奇性的Napster,它改變了全世界取得音樂的方式,是第一個讓MP3在網路上被廣泛分享的技術服務。

緊接著登場的是瑞典人詹斯特洛姆(Jann Tallinn), 他以P2P的技術為根基,一手創建了Kazaa這個極受歡迎的音樂、電影、檔案分享軟體,並在後來發展出改變人類通訊方式的Skype網路電話。時到今日,受歡迎的P2P技術服務有著名的BT與eDonkey等。

歷經了網際網路密碼學二十多年的發展,對美國政府屢次任意發行美元將通貨膨脹輸出到全世界的不滿,與將近十年點對點(P2P)技術蓬勃應用。網際網路而誕生的新世代貨幣--位元幣(Bitcoin)已經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而那道吹拂出滿天烽火的風,就在2008年11月1日悄然的出現的網路世界中了。

 

神秘的創生者 中本聰

至今,人們還是無法判斷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 是一位很聰明很真誠,具有日本血統的年輕男子(哈爾芬尼語),抑或是一個網際網路上的神祕團隊,或者根本就是不出世的天才駭客。人們只知道,在金融海嘯爆發前夕,metzdowd.com的密碼學郵件組中,一位自稱中本聰的網友發表了《位元幣:一種點對點的現金支付系統》,討論的是他對於電子貨幣的新構想。在當時,並沒有獲得什麼關注,因為在網路世界中,有太多業餘愛好者憑藉著一股熱情,發表出許多不成熟的構想,但是中本聰能成為新世代貨幣的開創者,是在當時有兩個決定性的因素。

首先,有一個在密碼學內舉足輕重的人物注意到了中本聰,那個人就是前面提到的哈爾芬尼,原因是中本聰論文中應用到的核心技術,就是哈爾芬尼研發出來的"可重複利用的工作量證明".他在中本聰釋出構想之後,開始與他通信,指出了幾個在運作上的問題,並且成為最早運行位元幣的人。

而第二個因素,就是中本聰並不是只是個提出構想就束之不管的人,他還是個行動派,他於2009年1月3日釋出了Bitcoin用戶端的第一版。

而哈爾芬尼很快地進行測試與運作,並藉由郵件指出許多不穩的地方,而行動派的中本聰很快地著手進行改善,於是Bitcoin很快的穩定下來,而據稱是第一位使用者的哈爾芬尼,就著手讓程式穩定的自行運作著,很快的他就挖到了幾千個位元幣,在這個時候,哈爾芬尼並不知道他已經在歷史上留名了。

 

--

參考資料 :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AF%94%E7%89%B9%E5%B8%81

智庫百科 http://wiki.mbalib.com/zh-tw/%E6%AF%94%E7%89%B9%E5%B8%81

比特幣礦業史(上中下)36氪
http://www.36kr.com/p/203443.html
http://www.36kr.com/p/203448
http://www.36kr.com/p/203449.html

漲得比房地產更快的資產 — 比特幣 有物報告
http://yowureport.com/?p=8993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30822/KH9PTM9P5DPY6.shtml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031000094-260203

責任編輯:Kerina Huang

(Visited 131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