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行為】猿在非洲:被開化的黑猩猩
■人類彼此間傳承文化,黑猩猩是否也具備這種能力至今還是個謎。
編譯 | 高英哲
「砰!砰!砰!」在賴比瑞亞的雨林中,傳出陣陣聲響。來自德國馬克斯蒲朗克演化人類學研究所的學生萊娜 (Vera Leinert) 等人,動作瞬間凝結。萊娜悄悄地對嚮導示意,往前查探。嚮導就著聲響,發現一隻成年大猩猩,正拿著一塊大石頭在敲核桃。嚮導試著走進一點,大猩猩就消失在樹林中了。
萊娜去年都泡在賴比瑞亞的薩波國家公園裡,透過隱藏式攝影機,捕捉到不少黑猩猩的身影。野生黑猩猩難以研究是出了名的,因為他們見人就閃,但是這也難怪,人類打野味跟散播呼吸道疾病,又砍樹又開礦的,幾乎害得黑猩猩滅絕。現在幾乎沒人知道黑猩猩還剩下多少,因為各國幾乎都沒有詳細調查過。
即將啓動的「泛非洲類人猿計畫」,是第一次針對全非洲進行類人猿普查。除了調查黑猩猩的數量以外,科學家還打算在十五國內的四十個研究地點,架設自動化錄製影音的器材。萊娜的指導老師庫爾 (Hjalmar Kühl) ,還想要透過這個計畫研究黑猩猩的各種行為,在非洲各地有何不同,最終希望能夠藉此知道人類所謂「文化」的起源與範疇。
科學家一直認為,文化的定義是「經由社會傳承的行為」,只有人類擁有文化。然而近來卻逐漸發現,許多動物其實也有某種文化。與人類基因有百分之九十八相同的黑猩猩,是行為最多樣的一種動物。過去認為文化是人類與黑猩猩演化分支之後不久,人類發展出來的特有現象;但倘若證明黑猩猩也有文化,那麼黑猩猩與人類的共同祖先,就應該也有文化。有些研究者說這麼一來,人與動物之間的界限,便不再涇渭分明。
有些黑猩猩在剛開始下雨的時候,跳舞跳得比較慢,有些卻比較快;有些用長棍去挖軍蟻,有些用的是短棍;西非的某些黑猩猩會用石頭或木頭去敲開核桃,但是在象牙海岸的恩佐撒珊卓河以東,只看過某一群黑猩猩這麼做過。這些現象都是在經過細心調教,已經習慣人類的黑猩猩族群身上觀察到的,全非洲有十二個這樣的黑猩猩聚落。
英國聖安得魯大學演化心理學家懷頓 (Andrew Whiten) 等人,在一九九九年觀察其中七個黑猩猩族群,發現黑猩猩居住地不同,就會有各自的獨特傳統。他們列出一張有六十五種行為的清單,發現各族群之間至少有三十九種行為不同,卻找不出什麼明顯的原因。
人類彼此間傳承文化,在實驗室裡的黑猩猩也有這種能力,但是在野生環境中,黑猩猩是否也有這種社會學習能力,就比較難說了,因為研究者必須確定,這不是基因或環境等其他因素所造成的。降雨量、樹種或當地獵捕者的種類,都會對此造成影響。比方說幾內亞的猩猩,有時用短棍挖軍蟻,有時用長棍;起初找不到原因,後來才發現有些軍蟻侵略性強,腿長喙大,爬得快又咬得痛,要對付他們就得用長棍。
要排除遺傳影響也同樣困難。德國馬克斯蒲朗克演化人類學研究所的分子生態學家朗格葛拉伯 (Kevin Langergraber) 等人,比對九個族群黑猩猩的遺傳與行為資料,發現線粒體 DNA 交疊較多的族群,行為也比較接近,所以很難排除遺傳對行為的影響。
懷頓還說,非洲可能有幾十萬隻黑猩猩,但我們只研究過差不多近千隻早就習慣人類的,這樣就要判定基因與環境是否會影響黑猩猩的行為,太過武斷。懷頓等人目前在做進一步的全盤比對,但是得花上五十年才能收集到他們所需的資料。
這就是萊娜等人使用隱藏式攝影機的原因,可以捕捉到野生黑猩猩一些先前從未被觀察到的行為,像是挖地找蜂巢之類的。「泛非洲類人猿計畫」在未來五年內,會在非洲各地架設錄影錄音的觀測站,幾年內就可獲得四十個不同族群的黑猩猩資料,比現有資料多四倍。
庫爾建議屆時可用這些資料設計電腦模型,用來測試各種黑猩猩的行為理論。有人認為母猩猩具有生育能力,往新族群移動時,就會把牠學習到的行為也一併帶過去;也有人認為各族群自己會發明一些行為,有些就會留存下來,成為一種傳統。這些推論都可以藉由新資料所產生的模型,獲得驗證的機會。不過儘管如此,攝影機還是無法捕捉大範圍的動作,所以黑猩猩族群的某些行為傳統,到底還是個謎。
不過萊娜可不管這些,她最近發現一隻黑猩猩,有時會把牠用來敲開核桃的石頭一併帶走,這種事其他黑猩猩可不會做。如果攝影機接下來拍到其他黑猩猩也開始有樣學樣,那麼萊娜可能就親眼目睹了一場文化變異的開端。
--
研究出處:http://www.nature.com/news/2011/110817/full/476266a.html 〈Nature〉
責任編輯:Nita H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