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沉思】科學界的性別歧視如何
■科學界裡的女性似乎依然困難重重,最近的調查報告說,情況已在改善,但是女性依然要克服許多科學事業追求上的困境。
拜拜,性別歧視。再見,男人俱樂部。在以數理為主的職場上,女性受到歧視的情況已不復見,不過,今天科學界的女性仍是挑戰重重,以 「一張看不見的網」,形容這些挑戰,是最傳神的比喻。這張網由數股線穿織而成,社會、生物、組織體系都是可能讓女性研究員比起男性更難、更慢達成職業目標 的多重障礙。
一份新的研究報告,作成上述結論。研究調查數理領域如在物理、工程、電算科學界等工作的女性,是否遭到性別歧視,發現明目張膽的男女歧視,例如在 聘用、研究發表、經費提供上男女有別的情況已大致是過去式,但是事業、家庭難以兼顧,社會因素與性別的期待,影響了年輕女性的職業選擇,進而導致某些科學 領域女性面孔不多。
國家科學基金會二○○八年調查美國大學的一項結果發現,物理學博士班的女性畢業生低於百分之三十,更上層樓,升任物理相關領域專任教授的女性約只 百分之十。紐約綺色佳康乃爾大學的心理學家塞希(Stephen Ceci)與威廉斯(Wendy Williams)在一項長達二十年的研究發現,並無證據顯示,期刊審查人員、研究經費提供機構或聘雇委員會仍存在性別的歧視。他們的分析報告,與許多指 控性別歧視仍無所不在的報告適得其反。
威廉斯說,儘管物理界女性受到歧視的指控不勝枚舉,但只是說說,並無證據,根據他們的研究,女性並未受到歧視。
塞希與威廉斯的結論是,專業領域中,女性研究員少於男性,是社會現實使然。女性的最大問題,與家庭組成、兒童教養這些外在因素有關。母親的角色阻 礙女性追求研究事業,也讓她們選擇教學量大但時間規律的學術職位,避免花太多時間從事研究。塞希與威廉斯並指出,追求要求多且嚴格的專任與終身職也與女性家庭照顧相衝突。
威廉斯指出,女性工作五、六年後,即需開始爭取終生職位,家中幼兒卻是無法跨越的障礙。
不過,家庭問題,所有領域女性皆有,因此數理相關領域的嚴重性別差異應該另有其因,可能與女性的喜好有關,即使它可能是社會影響結果,與個人性向無關。
華府「大學女性美國研究協會」的高級研究員柯貝特(Christianne Corbett)指出,明目張膽歧視女性的情事確實已大為減少,不過,因此認為女性的聘雇歧視已成歷史的想法,又過於天真。塞希與威廉斯抨擊AAUW去年 發表報告,認為同儕審核仍存在歧視的說法。報告認為聘雇時,女性申請人經常受到低估。
塞希與威廉斯認為,過度強調歧視可能招致反效果,反而忽略造成差異的真正原因。他們建議,審核與聘雇委員會已不再需要接受提高性別敏感度的訓練, 而是應提出一套彈性的終生職政策,讓家有幼兒的女性有路可循。此外,還可提供教育計畫,協助女研究生根據更多的資訊,做出事業與家庭的選擇。
在劍橋麻省理工學院主持一項歷史性研究,專門分析教員性別歧視的分子生物學家霍金斯(Nancy Hopkins)則是警告,拋棄協助減少性別歧視的一些作法, 可能讓性別平等走回頭路,例如,MIT設有教職員子女托兒所等。
霍金斯指出,人類在性別平等上已走了三分之二道路,雖然許多機構仍有許多有待努力。
本來就該平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