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人會為了小錢電擊別人

分享至

■ 「口嫌體正直」用來形容接受這個心理學測試的受試者恐怕一點都不為過。在實際情況下,人們會為了不到新台幣一千塊的報酬而讓別人被電擊,跟他們在假設情況時的說法可不一樣。

「什麼!才九百塊你也要電擊我!」

編譯 ∣ 高英哲

  人們面臨棘手的道德困境時,說的跟做的經常是兩回事。最近一項新研究發現,在假設性的狀況下,大多數人聲稱他們絕不會只是為了賺一點小錢,就讓別人遭受痛苦的電擊;但是一旦玩真的,電流的火花就冒了出來。這項於四月四日,在認知神經科學學會年會上發表的研究結果,讓我們再度印證了假設性的狀況,無法反應現實決定的複雜性。

  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費德曼海爾 (Oriel FeldmanHall) 表示,實驗室裡的道德研究,幾乎總是靠著詢問受測者,要他們想像在某種情況下會怎麼做;無論你做什麼選擇,這些想像的情況都不會發生。但是在她的研究中,這些事卻真的會發生,電擊是真的,錢也是真的。躺在核磁共振儀裡的受測者,可以做一個選擇:要嘛讓另一個房間裡的某人承受痛苦的電擊,然後拿到一英鎊,或是放人一馬,同時也放棄拿錢。電擊程度跟錢多錢少有分等級,受測者給人輕輕一電,拿的錢比較少;想要賺到整整一英鎊,就要給人重重的電擊下去。同樣的選擇要連做二十次,躺在腦部掃瞄儀裡的人,可以看到被電者的手抽搐,有時還加上臉部扭曲的影像。(不過雖然電擊是真的,畫面卻是預錄下來的)

  研究者給另外一群人純粹假設性的選擇,結果有大約百分之六十四的人表示,他們壓根不會為了錢電擊人,即使是輕輕一電也不要。總體來說,人們在假設性的狀況下,只有在平均金錢報酬達到大約四英鎊的時候,才會考量他們電擊人的行為是否合算。

  然而當冷冰冰、硬梆梆的真錢一扯進來,實驗資料就變了,而且變得很誇張:有高達百分之九十六的人,選擇電人拿錢。費德曼海爾表示,在真槍實彈的實驗中,人們願意電擊人拿錢的金錢額度,是假設性情況下的三倍。受測者最多可能拿走二十英鎊的橫財,當他們只看到被電擊者的手抽搐時,他們平均會帶走「驚人的」十五點七七英鎊;當他們不但看到被電擊者的手抽搐,還看到他們臉部扭曲的表情時,讓他們收手的平均金額,就下降到十一點五五英鎊。

  跟在假設性情況下做出選擇的人們相較之下,試圖解決現實道德難題的人們,他們的腦島葉部分區域活動會增加,一般認為這塊區域與情緒有關。費德曼海爾表示,腦島葉活動可能表示人們不想傷害他人,卻受不了金錢誘惑時,某種內心緊張的身體狀態。她說這些內心煎熬,在沒有扯到真錢的實驗中,似乎看不太到。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認知神經科學家威格 (Tor Wager) 表示,他的第一個想法是,這真的是一種密爾格倫實驗,考驗人們是為了什麼,被引誘對別人做些很糟糕的事。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密爾格倫 (Stanley Milgram) ,在五十年前設計了一個著名實驗,迫使大學生對他人進行痛苦的電擊。

  威格表示,雖然研究結果「有點令人不寒而慄」,不過知道事實如此還是很重要。這類研究可讓科學家找出大腦指揮道德行為的方式。威格說,瞭解同理心的基礎,是現今神經科學的一大主題;雖然神經科學家才剛開始著手研究而已,但這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不小,因此研究出一點名堂來,是相當要緊的事。

  

延伸閱讀:費德曼海爾的個人頁面(MRC CBU)

責任編輯:MissZoe

(Visited 69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