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基因】憂傷的力量:DNA譜出「HIV之聲」

分享至

■ 美國一位女研究生將HIV病毒的基因序列轉化為樂曲,每個核苷酸都是一個清晰可聞的音符。在她的創作之下,致命的病毒紛紛化為憂傷的小調樂章。

DNAmusic1
《HIV之聲》鋼琴曲譜之一。

編譯 ∣ Gerda

  美國喬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音樂研究生帕雅克(Alexandra Pajak)目前就讀於阿內絲史考特學院(Agnes Scott College),她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研究愛滋病毒的DNA,並為每一種DNA序列指定音高,共創作出了17首、52分鐘長的 「DNA音樂」,錄製成專輯於網站上販賣,此一專輯名稱就叫《HIV之聲》(Sounds of HIV)。

  帕雅克在《HIV之聲》的CD 文宣中寫道,她以開頭縮寫為發想,將DNA中四個基本核苷酸分配對應的音名,腺嘌呤(Adenine)對應A、胞嘧啶(Cytosine)對應C、鳥嘌呤(Guanine) 對應G、胸腺嘧啶(Thymine)對應D。並且打散20個氨基酸和蛋白質配上個別的音高。帕雅克表示,不僅只為了科學理由而作曲,譬如利用A小調來表現某些氨基酸的親水性,她也是刻意用小調音階來表達這種疾病本身強烈的個人性,與深刻的哀傷。

  帕雅克指出,她先用自己的鍵盤譜寫所有音調,然後再請一個名為「序列合奏」(Sequence Ensemble)的樂隊以鋼琴、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圓號、大提琴等樂器來合成節奏和旋律並錄成CD。讓她感到驚訝的是,這首曲子相當動聽。

  她表示:「不可思議的是,無論節奏快慢,音樂聽起來都很美。」她說,這些CD音樂還有一種詭異的共鳴感。

  帕雅克希望展現HIV病毒所含DNA的全部屬性。這首曲子其實就是HIV病毒的整個基因組。她說:「希望這種全新的方式能讓人們瞭解這種疾病背後的科學。」她將CD的部分銷售所得捐給亞特蘭大的埃默里疫苗中心(Emory Vaccine Center),以協助愛滋病的研究。

  帕雅克表示,她不打算為「病毒音樂」填詞。在曲子發表且得到一些正面迴響後,她感到對愛滋病有更深刻的社會責任感,因此小心翼翼的重新確認9181個核苷酸音符都在正確位子上。美國愛滋協會的代表舒密得(Carl Schmid)肯定帕雅克的貢獻:「任何有助於教育大眾正面看待愛滋病的行動,都是好的。將HIV譜成音樂有助於減少這個疾病的污名。」

?

延伸閱讀:Grad Student Makes Music Using DNA in AIDS Virus(AOL)

附錄:《HIV之聲》其中一段

(Visited 49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2 thoughts on “【音樂基因】憂傷的力量:DNA譜出「HIV之聲」

  • 2015 年 10 月 29 日 at 10:12:18
    Permalink

    你好 我也是最近被診斷出得了圓錐形角膜 剛開始 我幾乎是天天哭的 我沒想過這世上還有這種病 每看完一次醫生 我幾乎崩潰一次 因為視同絕望 我現在知先用硬式隱形眼鏡嬌正 可是我每當隨著追問醫生我的病情時 他的表情不敢看我 閃躲 我就大概知答案了 你有聯絡電話方便互相交流嗎?我現在真的好怕

    Reply

發佈回覆給「amy」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