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奇境】元素分子的文字狂想

分享至

kanji_jin
金,一個早就為漢語所命名的元素。

■ 你是否想過如果元素的命名不是重新造字,而是在古老的字裡尋找靈感,會變成如何?當然,這篇文章只是個平行世界的嘗試---漢語最終以形聲字居多,絕對是有原因的!

撰文 ∣ 林書瑤、張茵惠

  在近代中文裡面,新字通常透過六書中的「形聲」產生,不過形聲字「形」的通常不只是「聲」而已。譬如,一種陌生又輕飄飄的元素不妨稱為「氫」,在這個字裡面,蘊含了此事物的屬性(是氣體,所以有個气字頭),又蘊含了它的聲音(巠聲,什麼?你不知道這個字怎麼念,也不知道部首所以無從查起?發揮點想像力,它是『川部』的字,意為水脈;音同ㄐㄧㄥ,阮經天那個經)。[註1]

  中文與拼音文字不同,具有單音獨體的特性,且同時具備表達「意義」跟「聲音」的能力,當然也不完全是所謂的象形文字[註2] 這點從許慎的六書就可以看出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是六種文字被創造跟使用的方法,「形聲」只是其中一種。但今天我們的重點不是語言學,所以暫且提到這裡,來講中文中的化學元素名字。

  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則是由特定種類、特定數目的原子組合而成。分子的結合有其定律,且分子的性質也會因鍵結形式及排列方向的不同而產生差異。分子結合律就像拼音規則,原子是字母,分子是單字,不同的拼音方式會形成不同的字義與發音。

  中文現有的元素符號皆以英文命名,其命名方式皆有其根源,常見的元素幾乎可藉其符號判斷出它們的特性。不過語言這件事情本身具備了某種程度的武斷性(arbitrariness),為何用這套邏輯不用另一套來命名,不見得有什麼道理。在此我們不妨想像一下,若以中文的基礎筆畫或部首來命名元素符號,或許我們也能以中文字來代表分子,並由字型結構象徵它們的化合成分,甚至也能經由對於成語的重新詮釋,來說明分子的特性。

  且讓我們動動腦,想像一下如果不用形聲與譯音來命名元素及分子,回歸到更基本的指事與會意規則,會變成什麼樣子?可能會變成以下這樣(當然,這也只是眾多平行世界可能性的其中一種而已!):

【′】或【‵】:氫,原子序為1,位於元素週期表中的第一位,是最輕的元素,故以中文字當中最基本的筆畫「′」及「‵」命名之。

【口】:氧,原子序為8,因人類藉由口鼻呼吸氧氣,故以口之形態為其命名。

【木】:碳,原子序為6,碳元素的定義來自於「煤炭」,媒炭是遠古植物與樹木的化石,故以木為其符號。

【土】:氮,原子序為7,為最常見的惰性氣體,大量分布於空氣之中。「土」字具有「閉塞不通」之意,故以土命名氮,象徵其不易產生化學反應之特性。

  完成基本的元素命名之後,我們可以來逐字推敲,當原子組合成分子,筆畫與部首結合之後,會形成什麼樣的文字結構和意義,以及在中文化學式的世界裡,相關成語如何可能地說明了分子的特性。

Tree
語言的符號系統:上為意指,下為意符。

【八】

字義:氫分子,由兩個氫原子「′」「‵」鍵結而成「八」。氫氣是一種無色無味、質量很輕的易燃氣體。

面玲瓏】

註解:由於氫氣會與絕大多數的元素組成化合物,氫離子亦普遍存在於許多物質中,故常用以比喻做人處事圓滑、面面俱到。

竿子打不著】

註解:氫氣的質量比空氣輕,早期常被利用於空飄氣球與飛行船中。氫氣球的空飄速度非常快,就算拿了竿子也打不著,只能眼睜睜看著它越飛越高。

【日】

字義:氧分子,由兩個氧原子「口」鍵結而成「日」,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無臭的氣體。氧氣很容易與其它元素形成氧化物,佔了空氣體積的1/5。

薄西山】

註解:大氣層中的空氣密度,會隨著海拔高度增加而稀薄,空氣中的含氧量也會隨之下降。日薄西山指的便是高山氧氣比較稀薄之意。

理萬機】

註解:氧氣是細胞(有氧)呼吸作用中重要的物質,生物藉由呼吸作用產生能量,而所有構成有機體的主要化合物亦含有氧,故氧氣要負責處理成千上萬的有機體化合作用,以及生態圈中的氧循環,簡稱日理萬機。

【只】

字義:水分子,由一個氧原子「口」和兩個氫原子「′」「‵」結合而成。水是地球表面上最多的分子,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液體。

【天下無難事,怕有心人】

註解:天下最令人難以忍受的事情,莫過於有人刻意破壞水資源。許多生物化學作用都必須在水溶液中進行,因此水是生物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本句成語亦可用來呼籲河川保育之重要性。

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

註解:形容水的侵蝕作用之強大,可以將鐵杵沖刷成繡花針。

MShades@flickr
然後我們就走入了語言的迷宮裡。

【杳】

字義:二氧化碳,由一個碳原子「木」與兩個氧原子「口」結合而成。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不助燃亦不可燃之氣體。

如黃鶴】

註解:二氧化碳的固體狀態是乾冰,乾冰在空氣下會直接升華為氣體,冒出縷縷白煙,就如同飄然飛去的黃鶴。

無人烟】

註解:二氧化碳是一種溫室氣體,它會吸收太陽輻射與地面輻射,將地表的熱量封鎖起來。隨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日益增加,地球的熱量將越來越難發散,使得平均氣溫上升,造成溫室效應。溫室效應惡化的最終結果就是全球暖化,生態受到破壞。杳無人烟乃誇張形容溫室效應終將帶來的惡果──人類的衰亡。

【呆】

字義:一氧化碳,由一個碳原子「木」與一個氧原子「口」結合而成。含碳物質在燃燒不完全的情況下會產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對紅血球的親和力遠大於氧對紅血球的親和力,所以當空氣中的一氧化碳濃度過高時,容易取代氧氣與紅血球的結合,導致人體缺氧,產生一氧化碳中毒。

若木雞】

註解:形容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狀:肌肉癱軟無力,失去行動能力。

頭呆腦】

註解:形容嚴重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狀:精神錯亂、喪失意識。

【吐】

字義:一氧化氮,由一個氮原子「土」與一個氧原子「口」結合而成。一氧化氮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氣體。

故納新】

註解:描述一氧化氮對於人體血管的作用。一氧化氮是心血管訊號傳導作用中,重要的訊號因子(Signaling Molecular),它能使血管有效擴張,促進全身血液自由流通,維護血管的清潔與健康。

  符號語言學者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將語言區分為意符(Signifier)和意指(Signified),兩者之間的關連沒有人們想像中那麼強烈,或多或少是武斷的[註3]若我們同意符號學的基本假設可以用在中文語言,那麼元素的中文符號是一種象徵體系,而象徵可以帶來意義,意義也可能被推翻或解構。對於中文使用者來說,想像一套以既存的漢字以及古典文字學規則命名的元素系統,以及用中文諺語重新詮釋的分子特性,在化學入門的學習道路上,說不定可以增添些許樂趣。當然,如果看完以上狂想,反而讓你覺得更混亂的話…那就還是背誦原來那一套就好了!

?

註釋

1. 《廣韻》:「直波為巠,說文曰水脈也。」
2.? 中文(漢語)顯然不是拼音文字,但也不只是象形文字。關於漢語到底「是」什麼,有一些爭議。有些人認為漢語是「意音文字」(logogram),但也有人基進地認為西方語言學的分類體系不適用於漢語。大致的說法整理可參見此篇專文
〈字本位:漢字性質研究〉《耕耨集‧漢語經典論籍》
3.? 見Charles Bally與Albert Sechehaye編著的索緒爾講稿集《普通語言學課程》(
Cour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

延伸閱讀:維基上的六書國內漢語語法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湯廷池)

(本文作者林書瑤為文化產業工作者,畢業於台大政治系;張茵惠為CASE PRESS編輯,畢業於台大新聞研究所)

(Visited 86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3 thoughts on “【化學奇境】元素分子的文字狂想

  • 2010 年 11 月 16 日 at 17:52:24
    Permalink

    這講內容有點瘋狂,搏君一粲。(希望不要被語言學者戰....怕怕的)

    Reply
  • 2010 年 11 月 24 日 at 11:09:10
    Permalink

    很高興你喜歡。:)

    Reply

發佈回覆給「Misszoe」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