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尋寶趣成果展講座】AI世代的教與學(下)

分享至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於近幾年蓬勃發展,尤以去年亮相的ChatGPT最為讓世界震懾,在不同領域中均產生不同凡響的影響力。本場講座暨論壇邀請到三位教授:詹寶珠教授、陳宜欣教授和嚴成文教授,來和我們談談AI世代的教與學;我們在不同的社會角色裡要用什麼態度,且必須具備什麼樣的技能來面對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呢?


陳宜欣教授:AI人才的種子與它的培育者們

講者、審定|成功大學電機資訊學院 詹寶珠 院長、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陳宜欣 教授、中山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嚴成文 特聘教授

彙整、撰文|何緯綸

 

在2017年,教育部便推出了人工智慧教育推廣的計畫,在此計畫中,便有全世界第一個人工智慧的課程地圖。相較於2018年、2020年執行的前兩期計畫多著重於人工智慧在各領域的應用,於2022年啟動的第三期計畫,所著重的是跨領域連結與AI倫理,培養跨領域協作的人才。值得一提的是,陳教授提到了AI與影視產業的連結;著名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便是劇作家利用AI之後所得到的靈感:將殺人犯、精神病患、犯人與親人的糾葛……等的議題拉入大眾視野。

為什麼要特別開設系列計畫的課程呢?陳教授在這裡以Bloom’s Taxonomy來說明。Bloom’s Taxonomy常被用來說明課程所希望達成的教學目標,目標一共分成6個層次,分別是:6. 背起來 (remember);5. 理解 (understand);4. 應用 (apply);3. 分析 (analyze);2. 評估、批判所學 (evaluate);1. 創造 (create)(金字塔頂端)。簡單來說,一般我們學習一門課程大多都只停留在5.理解,而碩士班學生進行研究的過程,便是從6. 到1. 的學習。常常上課的時候覺得自己懂了,但拿到題目還是不會做嗎?那便是因為我們止步於第五階段。要是能進一步達到1. 創造,那這項技能便已趨於熟稔了。

如今,ChatGPT可以做到2. 評估、批判所學。透過不斷重新理解問題並擴充資料庫,屢試不爽、屢敗屢戰,那便是AI最基本的原理,也就是評估 (evaluate) 和批判 (justify) 所學而致。

愛因斯坦曾說:「如果我有一小時拯救世界,我會花55分鐘去確認問題為何,只以5分鐘尋找解決方案。」言下之意,定義問題才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譬如天體物理學不適用古典物理學,亦如宏觀世界不適用量子力學。只要學會定義問題,找到並瞭解問題的本質時,便可以尋覓出很多不同的解決方法,否則在AI已經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現代,人類的價值若只停留在解決問題而非定義問題,那就相形見絀了。

最後,陳教授提及了現代的教育方式和科學家訓練AI的方式極為雷同(均是使用克漏字等)。作為老師,應該去瞭解Jaimen McMillan所說的使命:老師乃是介紹學科的大使,且要提供學生無限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不要把學生侷限在特定的觀點中。

來源:活動現場攝影

嚴成文教授:千里馬常有,伯樂卻不常有

 

嚴教授指出,AI即是第五方法學,剩下的前四種方法學均是無法被AI取代的:人為決定的事情、理論模式的證明、實驗和電腦模擬。AI一直都是在不清楚來龍去脈的情況下直接掌握因果關係,類似於我們現代的教育學習法­——師徒教育。在這之上,我們不僅要明白「創新還是要靠人類」,還要知道「是時候審視我們的教育模式了」。

AI並沒有七情六慾,它並不懂得生老病死和悲歡離合,但它卻懂得「話術」;它知道如何拼貼文字以創造出扣人心弦的話語,但實質上卻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道的很多,懂得卻很少。透過「話術」,它似乎會出現足以比擬人類情感的字句,因此支持性的同理心AI——Pi便問世了。

嚴老師言道,我們應該將AI作為一項利器。Pi作為同理心AI,能幫助更多需要心理諮商的人、可以作為知識傳遞的工具,成為「活的圖書館」,也可以成為複製的老師,甚至「復活」已故的親人……。

這時便不得不深入探討「老師」這項職業在這項劃時代技術下的底蘊。在表面上,老師是講授專業知識的人;在深層,老師將會是示範思考模式的標竿;而在靈魂(核心)層面,老師可以展現人格特質,教導學生待人處事的方式。AI能做到的只有老師這項職業的表層,無法深入核心,所以嚴教授認為,AI是無法取代老師的。但要讓老師這項職業無法被取代,那便要做到以下幾點:1. 激勵學生學習興趣;2. 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3. 建立學生學以致用的信念。如此一來,AI和老師的區別便不言而喻了。教育者的靈魂修練便在於成為一名「真正活著的老師」,分享、解讀、應用資訊,讓教師這一職業散發出屬於它獨一無二的光芒。

千里馬(各種AI工具)常有,但懂得運用它的伯樂(我們人類)卻不常有。嚴教授提到了陳宜欣教授所說的:要懂得去定義問題、問對問題,這樣才會得到更接近理想的解答。如此一來,便能藉由AI放大我們的能力,並最大化地將AI這項工具利用完全。

來源:活動現場攝影

活動現場的多位專家論壇|來源:活動現場攝影

📖 延伸閱讀:《【AI尋寶趣成果展講座】AI世代的教與學(上)

(Visited 192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