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太空的逐夢者——專訪林新發博士
6/30(五)林新發博士主講:淺談探月
訂閱 CASE YouTube 鎖定直播 開啟🔔
採訪、撰文|湯 淨
審定|林新發 博士
1969年,阿姆斯壯成為首位登上月球的人類,並說出:「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當時的新聞震撼著全世界,也在林新發小小的心靈中播下了種子。30年後,臺灣第一顆衛星,福爾摩沙衛星一號(簡稱福衛一號)發射升空。如今,阿姆斯壯登月經過54年,臺灣的國家太空中心也為了探索外太空正持續努力著。
來自阿姆斯壯的啟蒙:想要製造太空船
林新發作為國家太空中心的元老工程師,自1991年國家太空計畫室籌備處(國家太空中心前身)成立後,便加入太空中心,一晃眼,已待了超過30年。自嘲除了喜歡走路、爬山外,沒有什麼特殊興趣,平常都專注在工作的他,會進入太空領域也是受到阿姆斯壯登月的影響。阿姆斯壯登月時,林新發正值國小時期,當周遭朋友都以當太空人為夢想時,林新發想的是:阿姆斯壯能夠到這麼遠的地方,那個飛行器非常了不起。當時他便覺得做飛行器、太空船應該會很有趣。
林新發大學念的是臺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系水利組(現為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畢業後,時值成功大學設置航空太空工程研究所(下稱航太所),林新發想著:做不成太空船,做飛機也很好,便進入成大航太所就讀,做流體力學相關研究。
圓夢的開始:進入太空中心
1991年太空計畫室籌備處的成立,又燃起了林新發的太空夢。當時候,太空中心全力投入研發臺灣的第一顆衛星:福衛一號,林新發可以說是見證了臺灣衛星發展與太空基礎設施從零到一的歷史。身為福衛一號、二號的操作指揮官,他仔細描繪衛星升空後所需進行的步驟。
一鍵按下,位於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的火箭發射升空,同時間,臺灣的衛星操作團隊已經準備就緒。當搭載著衛星的火箭升空,並將衛星順利送入軌道,大部份人以為這樣子就表示任務成功了。然而,這僅只是火箭發射成功而已,衛星以及酬載儀器是否良好還未可知。要等到地面站與衛星取得通聯,並解譯出衛星及酬載儀器健康狀況無虞後,團隊成員才能稍微安下心來,進行後續動作。接下來,還會花上一兩個月的時間,進行軌道調整,並逐一檢查衛星及酬載儀器之功能及性能,確定都沒有問題,衛星才能開始執行預定任務。
將衛星當成孩子:工程師的浪漫
在福衛一號、二號研發、測試、運行的近20年期間,林新發經常是以太空中心為家。以衛星運行與操作來說,林新發形容就像是照顧嬰兒一樣,24小時待命,不管是衛星或是地面系統出現異常,就必須回到衛星操控中心處理。就連921大地震時,林新發也在太空中心度過。那是福衛一號升空後的第8個月,凌晨1點多,林新發正在處理福衛一號的異常狀況,突然間,大螢幕上的中壢、臺南地面站影像瞬間熄滅,連操控中心的燈也暗了下來,在太空中心十樓的衛星操控中心晃動得很厲害,人必須抓緊桌沿或柱子才不致摔倒。直到緊急電源開啟,燈才逐一恢復明亮。經對外聯繫才得知,原來是發生了全臺均受嚴重衝擊的大地震。林新發回想起來仍心有餘悸地說:「還好最後一個衛星回復指令已經送出去了。」
新竹的震度是5級,屬於強震的範疇。操作團隊成員在地震後緊急往樓下疏散,林新發也回到家中看看有無災情,接著再度回到太空中心安撫操作團隊同仁,並檢查地面操控設施(含衛星操控中心與南、北兩地面站)損壞情形。林新發語露虧欠地表示,這點讓他的女兒印象深刻,根本不用跟女兒解釋他的工作,她就知道自己的父親在太空中心與工作為伍。
福衛一號為科學衛星,攜帶的科學酬載可以進行電離層、海洋水色、以及通訊相關的研究,它的設計壽命為4年,實際運轉將近5年半。當福衛一號最後失聯前,酬載儀器仍能運作,從既有資料研判應是太陽感測器失效,導致衛星姿勢問題,以至於太陽能板無法充電所致。林新發說在福衛一號失聯的幾個月間,操作團隊仍持續發送訊號,希望找回衛星,可惜最後仍舊徒勞無功。
福衛二號成果斐然:與有榮焉
至於福衛二號,她是臺灣第一枚地球遙測衛星,其影像資料可用於國土繪製、環境監測、災害防治等用途;此外,衛星上亦裝置高空向上閃電儀科學酬載,進行高空發光現象觀測。福衛二號的設計壽命為5年,但實際運轉卻超過12年。她從2004年5月發射升空,2016年6月因失去姿態控制功能,才被迫除役。
「衛星是有壽命的,因此除役是必然的過程。」林新發這樣說著。但因為福衛二號亦是由林新發帶領團隊操控指揮,12多年來就像在照顧孩子一樣,隨時on-call待命,所以當多個反應輪介面故障必須宣布除役時,林新發微微皺起眉頭說:「那種難過又複雜的失落情緒,很難用言語加以形容!」
林新發說,當時雖然非常不捨,但回想起福衛二號12多年來,為臺灣及國際社會留下無數珍貴的歷史影像,也為國、內外天然災害提供多次即時影像之人道協助,例如:2004年南亞海嘯,提供連續救災支援;2008年汶川強震,於第一時間取像,並提供堰塞湖危急資訊;2009年洪都拉斯貝里斯地震,更是當天取像,於震後9小時即提供災後影像;還有更多無法一一列舉。福衛二號運行期間,共拍攝255萬餘幅地表影像,等同4萬多個臺灣面積,約10倍全球陸地總面積;也完成全球高空發光資料觀測。從救災、民生、到科學任務,這些都是靠操作團隊臨危授命、犧牲假期,採取緊急排程才得以完成,也是團隊同仁12多年來堅守崗位的成果,身為福衛二號操作指揮官,覺得與有榮焉。
結 語
福衛一號、二號是太空中心最早發展,也是奠定後續傳承基礎的任務,相關的太空基礎設施也在那個時期完成,所以身為太空中心的老兵,回憶起福衛一號、二號的往事,就會特別深刻而且歷歷在目。後來,隨著太空中心的進展,林新發也參與其它不同的任務,目前則是負責外太空探索探月任務這部份。講座中,林新發工程師將以其對太空領域的熱愛,為觀眾介紹國際探月競賽的歷史,以及近年全球日趨熱絡的探月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