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大學教授】且看且走的人生冒險|臺大土木系林偲妘助理教授

分享至

且看且走的人生冒險

採訪、撰文|湯 淨

審定|臺大土木系 林偲妘 助理教授

 

臺大土木系 林偲妘 助理教授|來源:臺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青海湖邊,兩名女孩揹著大背包,在路邊招手搭便車,準備展開一場未知的環湖之旅。說它未知,是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打開車門後,迎接的會是一群朝聖的僧侶,還是甫新婚的新郎倌;也不會知道這輛車能在環湖路上載你多遠,可能半小時、可能一小時、也可能是短短幾分鐘。青海湖環湖一周大約360公里,若是自己開車,4.5小時便可以繞湖一圈。這兩名女孩選擇用搭便車的方式環湖,在兩天中體驗青海湖的一切風土民情。林偲妘是其中一位女孩,當時她22歲,正在北京的清華大學交換。

 

窮遊中國:每一次抉擇,都在更了解自己的路上

在中國半年的交換時光,林偲妘相當認真規劃旅行,有假必玩。她自我調侃在北京的日子大概只有一半,另一半則在中國各地窮遊。足跡遍布山西、陝西、四川、湖南、九寨溝、甘肅與青海湖等。她搭過13小時的火車坐鋪,也曾經在二線城市的青年旅館與當地人閒聊。這樣的背包客旅程著實改變了她對這個國家的認識。有趣的是,在來到中國之前,林偲妘對於當背包客相當陌生。一趟中國之旅,激發她蠢蠢欲動的冒險因子。

但在決定交換以前,她從沒想過要來中國。只是當時決定出國交換的時間倉促,林偲妘的選擇並不多──歐洲國家需要提前準備語言,只能從英語、華語國家中抉擇。然而,林偲妘當時的托福成績並不好,僅僅通過學校的申請門檻,無法申請到國外頂尖的大學。她轉念一想,與其以不突出的英文成績申請學校,不如到中國前幾名的大學。因此,她申請到北京的清華大學交換,帶給她完全不同的體驗。

從某方面來說,林偲妘頗有且看且走的風格。舉例來說,考大學時,她沒有非土木系不唸的想法,只是知道自己喜歡工程數學類,大學志願便包含了數學、建築、土木。大學修課時,土木系分為許多類群,需要滿足其中一個類群的畢業條件,才能畢業。林偲妘並未為自己設下限制,而是透過修習不同類群的課程,了解自己興趣所在。儘管多花了一些時間修課,她也覺得學到更多。畢業規劃上,林偲妘則保持彈性。對於土木系畢業的學生來說,若想節省時間,繼續朝專業發展,在畢業前便會同時備考研究所、土木技師與高考。研究所畢業後,再考取相關技師,並來到公家機構任職。這是一種效益最大化的選擇,但林偲妘並未這樣選擇:她在大四時交換,無暇準備技師考試,土木系結構組畢業後,又決定出國深造,開始準備托福與GRE,便未考取結構技師。對於林偲妘來說,任何事都有它的解法。就像在旅程中錯過火車,只要搭上下一班車就好,無須太過擔心。

 

英文作為一種門檻與累積:在北一女放下束縛,我可以是十名之外

進入大學以前,林偲妘是北一女的學生。國中成績還不錯的她,在這裡受到極大的衝擊,語文方面尤是如此。高一甫開學,就有同學帶著她從未看過的大一原文書到學校當成閒書閱讀。高中第一次段考,她的英文成績就不及格,問同學怎麼讀,她們卻覺得很簡單。林偲妘被迫體認英文累積的差異。她從小沒有補習,所以往往是老師給什麼資料,她就讀什麼。

「英文只讀課本你覺得夠嗎?」講到英文的落差,林偲妘不免激動了起來。然而,要填補這樣的落差並不簡單,只能透過老師給的英文雜誌、補充資料一步步從頭補強。儘管會慢慢進步,與班上同學相比,仍是差了一大截。林偲妘被迫接受這樣的事實,但也突然認知到,自己不用再追求名次,不需要害怕考到十名之外,認清自己的程度就好,反而減輕了她的壓力。

另一方面,北一女同學們的方向各異,有人高二就在為出國讀書,準備完全不同的考試,有人跨考三類、一類,讓林偲妘意識到,求學的方向很多元,即便後來選擇的系所不那麼符合自己的志趣也無妨。總歸一句:「試試看,不適合再調整。」

但該來的不會缺席,從高中開始,林偲妘的英文能力就不停受到挑戰:大學交換時,因為英文成績不夠,才選擇到中國交換;準備出國唸書時,她考了3次托福,次次都在90幾分徘徊,卻有同學輕鬆破百;考GRE時,她的寫作成績遠低於平均,硬著頭皮送出博班申請。在跟未來的指導教授談話時,還被特別詢問原因。只能尷尬地解釋自己打字速度慢,但邏輯沒有問題。即便在美國讀了四年博士,林偲妘自述直到現在,英文都沒有跟同時期出國的同學一樣好。但這也無妨,只要敢講多聽,就會進步,不須和別人比較,不放棄自己才最重要。

 

生命自有安排:疫情下的權衡

準備申請博士時,林偲妘在土木系擔任全職助教,一學期大概需要負擔4~5門課。過程中,她感受到自己對於教學的熱忱與成就感。在美國讀博士時,為了擁有國外當助教的經驗,她特別請求教授讓她擔任一學期的助教,負責軟體演練課。各式各樣的問題蜂擁而至:「怎麼會有這個錯誤訊息?為什麼跑不出來?為什麼電腦會當掉?」深深考驗林偲妘的應變能力。回到台灣任教後,她仍舊喜歡與學生相處的感覺,卻也感受到與擔任助教不同的角色壓力,她需要安排進度、吸引學生上課、不斷改進自己的解說方式,才能順利授課。

在美國讀博士時,她在密西根過著規律的學生生活,兩點一線,和大部分的博班留學生相同。在畢業後,本想先留在美國找工作,充分體驗在美國求職、生活的感覺,但考量疫情與生涯規劃,畢業後即返回台灣任教。而且緣分總是很奇妙,她在大學時,和同學一起重新建立了系女排,產生緊密的連結。在人生各段旅程中,總有她們相伴,回國後也遇到自己當年擔任助教教導的學妹,剛好畢業而成為她的研究助理。

林偲妘在分享自己的旅遊歷程時,她笑笑地說:「我是不是心臟太大顆?」其實不然,倒是感受到一種自在的安定與隨遇而安的豁達。

 


本篇文章開放提問留言,歡迎有興趣的朋朋留下你的問題。備註:科教中心 CASE 報科學保有審閱問題的權利。
(Visited 514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