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需要的不是篤定,而是好奇心——專訪余貞誼助理教授

分享至

【AI的多重宇宙:性別X文化X社會】系列講座
深偽莫測的 AI 世界  5/6 (六) 14:00

訂閱 CASE YouTube 鎖定直播 開啟🔔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 余貞誼 助理教授|繪者:M.R. Hsieh

採訪、撰文|謝達文

審定|余貞誼

 

有些人想像中的學者,不只要聰明、認真,而且還要篤定。從學士、碩士到博士,人們想像中的學者,似乎總是清楚知道學術是使命,是志業,是唯一的召喚。

但徘徊才是人生常態,學術再怎麼是一種志業,也不代表人們在過程中不能有所游移。余貞誼目前任教於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而她即使在進入研究所就讀之後,也還未篤定學術是自己想走的唯一道路。這不只是研究遇到瓶頸時的自我懷疑,研究所期間,她還真的一度休學,先到連鎖咖啡店做了專職,再到公關公司做企劃。

而最後,把她拉回研究這條路的,跟當初讓她報考社會學研究所的,是她性格裡同樣的一個元素──對社會的好奇心,而且是想長期探索同一組議題的好奇心。

 

專注「挖深」的好奇心

在念大學時,余貞誼其實一度想過研究所要轉換領域,去念新聞學或人力資源管理。這些領域,尤其前者,也是相當需要好奇心的工作。事實上,她甚至已經繳交補習班報名費,準備報考新聞學研究所。

但是,一個關鍵的經歷,影響余貞誼對生涯看法:就在她繳交補習班報名費之後,她結合「性別與工作」課程的理論基礎,與「台灣田野調查」課程的實作引導,獨立寫作一份專題報告,探索女性警察面對的職場性別隔離(sex segregation,亦即男女即使從事同一個職業,但從事的職務等仍有所不同),並以這份報告申請國科會大專生研究計畫的專案,實際見習社會研究是怎麼一回事。

在整個過程中,余貞誼實際經歷社會研究的各個環節。她體會到,這確實是她喜歡做的事情──尤其,她相當享受思考現象背後「社會如何運作」的問題,而這更是專屬於社會科學研究的環節。她因此選擇繼續留在社會學領域,報考社會學研究所,走上社會科學研究之路。

 

「離人越來越遠」的挫折

也許正是因為推動余貞誼往前走的,是對社會現象真切的好奇心,而非學院中的抽象知識辯論,所以,她也曾嚴重懷疑自己是否想要繼續念研究所。

社會學研究所的學術訓練,會將較為抽象的「理論」討論當作基本功之一,因此會要求學生入學第一年,不論研究領域為何,每週都要閱讀一百頁左右的「社會學理論」,理解馬克思(Karl Marx)、韋伯(Max Weber)、涂爾幹(Emile Durkheim)等理論家,如何從經濟、組織、文化等不同的角度,分析「社會整體」如何運作。

在研究所的第一年,余貞誼對於這樣的安排感到相當挫折。她並不是讀不來,但是她感到自己「每天都在念書,沒有在接觸人」,反而「離人越來越遠」,而這和她最初來到研究所的目標並不相同,正是因為如此,她才決定辦理休學,先後在連鎖咖啡店和公關公司工作。

沒想到,反而是這樣的工作經驗,帶來了一些新的困惑,重新激發了她對社會的好奇心,讓她想要回到研究的路上,探究相關的議題。

 

從生活中的困惑出發

余貞誼在大學期間,閱讀了許多關於性別不平等的分析,自己也深切相信平權的重要性。但是,她在工作崗位上,卻不時感到「無能為力」。在連鎖咖啡店擔任值班經理,她不時聽見同事們開著嘲弄同性戀者的玩笑,她卻為了避免影響工作氣氛,而未鼓起勇氣出聲糾正。後來到了公關公司時,她則看見性別平等的議題,只被同事當作瑣碎小事──同事認為注意性別的面向,只是為了符合特定人的「品味」而已,本身並不重要──這些經驗,都讓她在面對自己的女性主義認同時,感到既挫折又歉疚。

但這樣的挫折,反而激發了她的好奇心,讓她想要知道,其他和她一樣在大學時深受女性主義影響的人們,進到職場之後,是如何面對之間的矛盾、衝突與無力。她於是辦理復學,回到研究所,將對這個問題的分析,寫成碩士論文。

余貞誼的博士論文主題與碩士論文相當不同,但也同樣出自生活中讓她好奇的事。她發現,自己生育小孩之後,對社群媒體的使用方式大大改變,不再是PTT的重度使用者,反而更常瀏覽Facebook,她因此想探索「人們為何轉換平台」的現象。這個問題,指導教授本來擔心太過單薄,但余貞誼卻從這個切身的好奇出發,分析人們使用社群媒體的方式與「生涯階段」、「日常生活步調」等之間的關係。

充沛的好奇心,影響的不只是研究議題的選擇,更讓余貞誼願意持續學習新的研究方法,藉以探索更多新的議題,而非固守自己熟悉、習慣的研究方式。比如說,生活日誌法(lifelogging)就是她在博士班期間,自己主動找資源學習的研究方法──她在一場演講中聽到這個方法,驚覺這樣的研究方式,可以蒐集到傳統訪談所無法得到的資訊,能成為自己的博士研究重要的資料。

又比如,在博士畢業之後,余貞誼結合了她對於性別和資訊的興趣,探索數位性暴力的主題。也延續博士班初步學習程式語言的嘗試,她也試圖運用文字探勘(text mining)的技術進行網路輿論的分析──而有更多的工具之後,能夠探索的主題也就更廣,讓她一路往下探索到AI與deepfake等議題,更深入地挖掘她對數位科技的好奇。

在這條路上,余貞誼不是始終篤定的走著,但憑著好奇心,她也找到自己的方向持續耕耘,並且享受其中的趣味。

 

✨ 同場加映《【人物專訪】我進入學界,是為了報恩——專訪許志仲助理教授

 



AI的多重宇宙:性別X文化X社會系列講座第四重《深偽莫測的AI世界
(Visited 242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