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thing Talk: 飛鏢與聖誕樹的對話
講者/林一平(交大資工系教授兼副校長)│彙整/《科學人》編輯團隊
轉載自2018.01.14〈科創講堂.ICT資通訊科技〉
物聯網的精神是,每一樣東西都能夠跟其他東西對談(通訊)。但事實上,目前大部分的東西都不能跟其他東西談。大部分物聯網的東西上雲端之後就不知道到哪裡去了。
林教授強調,物聯網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做到兩點:
一、物跟物之間要能談。
二、人跟物要能談。
林教授舉例,NCC最近發電話號碼給machine type device(機器通訊裝置)。林教授就打過(物聯網專用)040開頭的號碼,結果電話那頭出現語音信箱請人留話,這表示現在電話公司還不曉得要怎麼使用這電話號碼。
不應該下載app
因為有人的需求,所以才需要物跟物之間的對談。但人怎麼跟物聯網對話?介於中間的裝置就是手機,手機會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現在到處都有人叫你下載app(應用程式),但下載app到手機裡會有耗電、佔儲存空間等諸多問題。所以手機跟物聯網裡的物體對談,不應該下載app。
林教授指出,物跟物談有一套方式,人跟物談也有一套方式。人要跟機器互動,現在最廣泛的裝置就是電話(手機或市話)。Access(存取)的方法有兩種:一是透過電話號碼(絕對不耗電),二是透過瀏覽器(你一定有,也一定會用)。
林教授也指出現在很多物聯網公司的盲點:新創公司想出應用之後就賣給使用者,但使用者想改變設定卻沒辦法改變。美國Amazon Echo的商業模式是,使用者可以自己兜(串連、連結)、動手設定。所以,物聯網不是提供solution(解決方案)給顧客,而是顧客要能自己動手設定。這代表著,使用過程中不能有programming(程式設計),要有很簡單的GUI(圖形使用者介面)。
林教授舉出一個如何以手機控制窗簾和燈光的例子:當手機正面朝上,房間的窗簾就會打開,燈光熄滅。反之,當手機正面朝下,窗簾就會關上,電燈也會亮起來。使用者不需要寫程式,只需透過GUI連接選項,在五分鐘內就能(把自己想要的設定)兜出來,而且任何一支手機都能使用。
另一個例子是在奧地利IoT conference(物聯網會議)發表的相框,能根據環境中的溫度、濕度、雨量改變畫面。當人靠近,相框會出現QR Code(二維條碼),使用者就能跟相框玩遊戲。另一個在日本福岡藝術賞獲獎的畫框,則能感測環境、觀賞者特質(如心跳),在畫面中以書法寫出最符合的詩句。
把複雜變簡單,把簡單變好玩
很多智慧家電的廠商感嘆沒人買,他們的結論是產品必須讓人感動,而最沒有實用性的東西最可能讓人感動。林教授的學生製作的電子飛鏢就很成功。當使用者射出飛鏢,房間的燈光會變換,裝置藝術也會變化,結果吸引很多買家。
林教授的實驗室裡裝了200多個sensor(感測器)和actuator(致動器),你可以隨便亂連,每連一個就能出現不同的應用。但如果亂連出錯怎麼辦?英國University of Glasgow(格拉斯哥大學)正在做亂接出錯就發出通知的理論證明。等證明出來,這種物聯網的工具就能進到家庭,使用者就可以自己亂接,接錯也不會發生什麼事。
林教授最後提到講題裡的聖誕樹,那也是物聯網的應用。聖誕樹上掛了十幾支手機,然後用一支手機控制十支手機,手機可以接續演奏音樂(螢幕同時亮起),也可以一起合奏。
林教授最後總結:物聯網的東西應該每個人都能夠玩,不需要特別的人去寫程式,你只要知道怎麼拉線(透過GUI連結物件),然後讓物件的互動產生意義。最重要的是,要把複雜的事情變簡單,把簡單的事情變好玩。
(本文由教育部補助「AI報報─AI科普推廣計畫」取得網路轉載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