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崛起

分享至

機器人崛起

撰文/David Pogue|譯者/鍾樹人
轉載自《科學人》2015年11月第165期

長久以來,我對機器人失望透頂。電影裡的機器人總是能走,能說話,有人類的外形,聰明,而且很酷。但幾十年來,現實生活中的機器人,還是與汽車工廠裝配線上的機器手臂相去不遠。

過去三年,出現了一些變化:無人駕駛車已經在一般道路上行駛了將近320萬公里,無人飛機已經能自動懸停,避免撞到物品,用兩條腿走路的機器人突然成真了。

如今,一些名人開始大聲疾呼,例如蓋茲,霍金和馬斯克,期望大家注意這些越來越聰明的機器帶來的危險霍金曾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完全的人工智慧可能導致人類滅亡。」

大眾不信任人工智慧是一回事,但蓋茲、霍金和馬斯克呢?原來,他們都在呼應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鐵馬克的倡議。2014年,鐵馬克與他人共同創辦了生命未來研究所,該研究所旨在思量人工智慧的黑暗面。

鐵馬克告訴我:「當我們發明威力不強的技術,例如鑽木取火,我們搞砸了很多事,然後才發明滅火器但面對更具威力的科技,例如人類等級的人工智慧,我們必須第一次就做對。」讓人擔心的是,一旦人工智慧變得夠聰明,能每小時,甚至每分鐘不斷更新自己的軟體。它很快就會比人類聰明,……,我們真的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鐵馬克說:「。那可能會很棒,也可能很糟」。

在艾西莫夫的科幻小說裡,人類以「機器人三大法則」設定機器人。例如「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坐視人類遭受傷害」這類的軟體保護機制,難道不會發揮作用?

鐵馬克說:「艾西莫夫這類小說的一件趣事,是幾乎所有故事都在講這三大法則如何出錯。」

設定機器完全服從我們,可能會出乎意料產生反效果。如果你告訴具有超級人工智慧的汽車,盡快趕到機場,它會設法辦到。當你抵達時,警察可能來逮捕你,或者你會吐得滿車都是。白忙一場。

此外,還有更大的危機。今年7月,生命未來研究所發表公開信,對威力日益強大的自主性武器(恐怖份子的夢想)表示擔憂。(這封公開信有2500人簽署,霍金、馬斯克和蘋果公司共同創辦人沃茲尼克都在其中。)聯合國已經討論如何禁止人工智慧武器。

就日常生活來看,機器人可能會從我們手中搶走更多工作。首當其衝的是能輕易自動化的例行工作,例如店員、協助報稅的人員和律師助理。在鐵馬克的想像中,撇開經濟層面不談,人類沒有工作便失去了成就感。他接著說:。「今天,我們大多從工作獲得存在感。我們應該努力思考想繼續從事哪些工作,想從什麼樣的工作得到認同。」

馬斯克是特士拉電動車的共同創辦人、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的創辦人,這樣的警示促使他捐出1000萬美元給生命未來研究所(和霍金等人共同擔任科學顧問)。目前為止,該研究所已接到數百件申請補助的研究提案,贊助了其中幾十件,並以此議題舉辦過幾場大型會議。

簡單說,這些看法並非指出人工智慧將無可避免毀滅人類,或是我們的人生會變得百般無聊,而是我們應該隨著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來思考它的影響。鐵馬克說:「人工智慧也有非常棒的一面:只要我們謹慎選擇,它可能治好所有的疾病、消弭貧窮、把生命擴展到宇宙其他區域。當我們進到這些領域時,要像一艘已經揚帆待發的船,小心翼翼地航向未來」。

(本文由教育部補助「AI報報─AI科普推廣計畫」取得網路轉載授權)

(Visited 85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