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電影真未來?

分享至

科幻電影真未來?

撰文/David Pogue|譯者/鍾樹人
轉載自《科學人》2018年2月第192期

每個人會從不同角度評斷電影的可信度。如果你是醫師,可能會想:「那個角色摔成這樣,鐵定活不了。」如果你是天文物理學家,或許認為:「黑洞的原理才不是那樣」如果你是我,大概會這麼說:「這種未來個人科技的概念蠢斃了」

拍科幻電影的劇組想出一堆沒有科學根據的事物,總教我抓狂。例如「星艦奇航」(Star Trek)人體遠距傳送的光波輸送室、「極樂世界」(Elysium)中幾秒內就能偵測並治療癌症的床。

另一方面,一些電影所描繪的未來科技卻很可能成真,有的甚至已經出現在真實世界中。「星艦奇航」中的自動門,現在成為商店的標準配備,而「魔鬼總動員」(Total Recall)以及其他電影裡的自動駕駛車也在美國上路了。

最近,好萊塢的電影編劇顯然認真思考將來會用到的科技。例如,「雲端情人」(Her)講述一名男性跟類似的Siri 語音助理墜入愛河。他透過一隻入耳式耳機(earbud)跟她對話,藉此完成不少事:處理電子郵件、瀏覽新聞、傳送訊息。他只要打開手機,就可以透過螢幕藉由影像溝通。

這個故事符合事實,甚至比Google眼鏡還要合理。這項已經停產的科技產品是配有迷你螢幕的頭箍,螢幕落在你的眉毛前方。停產原因不是技術上不靈光,而是社會層面的失策;Google眼鏡的攝影機讓其他人感到不自在,而且戴起來就像怪異的賽博格(cyborg)。「雲端情人」裡的耳機同樣便利,但是較不顯眼,而且讓人舒服多了。

我對「雲端情人」這項科技唯一不滿的是沒有人先說指令,例如「Alexa」或「Hey,Siri」。電影裡的​​電腦怎麼知道你正在對「他們」講話?要不然,這項科技在可信度方面確實十分出色。蘋果的無線耳機AirPods和Google的Pixel Buds已經能讓你以電影裡的方式跟語音助理對話,雖然就目前來說,你只能接收新聞和天氣資訊,不能處理工作,或是與語音助理墜入愛河。

Netflix最近推出的電影「獵殺星期一」(What Happened to Monday)裡,人類活在反烏托邦的未來世界,為了遏止人口過剩,每戶只要擁有超過一個孩子就違法。劇中人物配戴腕帶,腕帶內的迷你投影機能在手掌上投射清晰、鮮明的影像,他們可以直接點擊操作,就像使用觸控螢幕般。我猜測編劇的靈感來自2014年瘋傳的影片,裡頭介紹了一款名為Cicret的纖細腕帶(製作團隊向贊助者募得超過50萬美元,但後來被踢爆實際上辦不到)。

不難想像,人們為何對這種概念如此熱衷:你不需要智慧型手機,卻可以使用其中所有功能。不過我們在真實世界中看不到這項產品,儘管超小的投影機、電池和處理器能塞進細窄的腕帶裡,依舊必須克服不少難題。投影機如何在不平整的手掌上精準對焦?如何在大太陽底下投射出足夠光線?如何把影像投射在很白或很黑的皮 上?最重要的是,當手指穿過投影機光束就會在 「螢幕」其他地方產生陰影,多點觸控的手勢該怎麼運作?

在HBO播出的「西方極樂園」(Westworld)系列影集,機器人精細到跟人類沒什麼兩樣,有點不切實際。但是影集裡的個人科技合乎常理:劇中的人物會攜帶薄如紙板,左右折合的手機。當你想要快速查看資訊,直接觀看手機即可;要是需要更大的螢幕,把它展開就會變成平板電腦。

然而,多數影視作品一直在犯一件荒謬的錯誤:未來電腦在顯示文字和影像時,會發出微弱的嗶嗶聲。為什麼劇組認為未來電腦會發出愚蠢的音效?在真實世界,要是滿室的電腦都發出噪音,我一定會抓狂。

好吧,我想這部份就不追究了。這些電影只是故事,不是在描繪未來,至少目前還不是。

(本文由教育部補助「AI報報─AI科普推廣計畫」取得網路轉載授權)

(Visited 23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