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

分享至

人形機器人

彙整自《BBC知識》Q&A專欄

為什麼要把機器人設計成人類的模樣?機器人如果要像真人該通過什麼標準呢?哪個機器人最像人類?倘若人工智慧有意識,會獲得人權嗎?本文彙整各種有關人形機器人的問題,並一一解答。

為什麼要把機器人設計成人類的模樣?

撰文/Peter J. Bentley|譯者/高英哲|轉載自《BBC知識》2019年4月第92期

人類總是著迷於做出跟自己很像的自動化機器,因為倘若要跟這些機器密切互動,我們寧願它們看起來像我們。本田的ASIMO、波士頓動力的Atlas,以及義大利科技研究所製作、長得像小朋友的iCub,儘管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這些人形機器人都是驚人的科技展現;只是當它們看來接近人形卻又不是那麼像的時候,其實頗為怪異。為了讓機器人能夠完美發揮功能,也許我們應該把它們做成必要的形狀就好。

機器人如果要像真人該通過什麼標準呢?

撰文/Gareth Mitchell|譯者/王亦穹|轉載自《BBC知識》2015年2月第42期

2014年6月,英國雷丁大學創造了「人工智慧史上的里程碑」。他們在發表會上宣稱自己開發的智慧型聊天軟體「尤金」(Eugene)通過了圖靈測試。測試的通過條件是讓評審誤認尤金為真人的次數夠多。雷丁大學發表宣言後廣受批評,因為該軟體設定的模擬對象是13歲的非英語母語青少年,就文字交談的情境而言,這樣的標準實在不高。就連雷丁大學的研究人員也不敢宣稱自己的軟體已經具有智能。我們應該要加入哪些項目,來讓人工智能測試更嚴謹呢?也許是機器視覺發展。目前的影像辨識系統可以辨識出人臉,但是能偵測人臉不代表機器真的「看見」一張臉。也許要通過人工智能測試,機器必須有能力討論周遭的人事物。

哪個機器人最像人類?

撰文/Gareth Mitchell|譯者/林東翰|轉載自《BBC知識》2015年5月第45

PETMAN是由美國麻州的機器人製造公司所開發的人形機器人,它能夠行走、彎腰、揮舞手臂。這具機器人的設計目的,是藉由模仿真實士兵的身體動作,來協助美軍試驗化學防護衣。PETMAN的迴轉動作驚人地擬真,不過並沒有互動功能,畢竟它的設計目的並不是用來和使用者聊天或交流。

在互動方面,iCub的表現比較好。歐洲研究機構合作製造了30具iCub,我就曾經和其中一具握手過。這具機器人的大小就和人類的三歲小孩差不多,和PETMAN不同的是,它有人型臉孔。它的臉孔相當簡單,不過有裝上眼睛,而且有些版本甚至有眼瞼。很可能是因為iCub像極了小孩,所以我認為它是我見過最像人類的機器人。它的設計目的是協助兒童認知發展的研究工作。

倘若人工智慧有意識,會獲得人權嗎?

撰文/Peter J. Bentley|譯者/高英哲|轉載自《BBC知識》2019年7月第95

如果一個生物有知覺,能推論思考又會感到難過痛苦,我們就說牠具有意識。科學家認為所有的哺乳類、鳥類、頭足類,可能也包括魚類,都應該視為有意識。然而我們並沒有賦予大多數生物相當於人類的權利,因此有意識的人工智慧可能也不會獲得任何權利。還有一大問題:人工智慧或許會對我們說謊。現今的人工智慧全是一副了解人類、具有情緒的樣子;你若問Siri它是否開心,它可能會說開心極了,但事實上它什麼也感覺不到。要判斷未來人工智慧是否有意識,將會更形困難──你怎麼知道它是否在演戲?

(本文由教育部補助「AI報報─AI科普推廣計畫」取得網路轉載授權)

(Visited 64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