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科技輔具

分享至

創新科技輔具

講者/游忠煌(國立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副教授)
彙整/《科學人》編輯團隊|整理自2019.06.29〈科創講堂.智慧醫療〉

科技輔具創新思維

輔具學術上的定義,是讓功能受限者正常執行日常生活活動的裝置、策略或方法,眼鏡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輔具,或是一個矮小的人因身高的限制,需要利用椅子墊高才能拿取高處的物品,椅子就是一個用來幫助因身高受限者完成拿取高處物的輔具裝置。

游忠煌教授說明,成功的科技輔具,最重要的就是研發者要具有同理心,從病人的角度實際去體會,才能夠發現問題,並且利用四大創新法則思考「使用者是誰?」、「什麼情境?」、「做什麼事?」、「用什麼方法?」,就可以精準找到關鍵痛點,並利用跨領域、跨專業的知識進行改善,讓科技輔具更貼近使用者需求。

利用科技打破窠臼,提升輔具便利性

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有很多技術可以讓創新想法快速實現,例如3D列印,就可以幫助快速產出模型,讓創意具現化並進行驗證改善,加速科技輔具的創新研發週期,游忠煌團隊勇於打破窠臼、挑戰權威,利用科技改善傳統輔具,讓智慧輔具更具有人的溫度與特質,成功研發「呵護型助行器」、「具視覺提示之步態訓練裝置」、「多功能智慧機器侍從」,幫助中風、小腦萎縮症、帕金森氏症及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透過系統模仿人類看護和復健互動的模式,能夠讓使用者在科技輔具的幫助之下,提升生活便利性,靠自己的能力重新走向戶外。

簡單工程,滿滿體貼

「只要了解問題在哪裡,融合各專業,就可以用很精簡的工程來達到目的」游忠煌說,「呵護型助行器」利用感測器讓助行器永遠保持在使用者身邊,隨時判斷使用者狀況、判斷使用者意圖和環境的危險狀況,提供使用者協助,又或是為了帕金森氏症所研發的「具視覺提示之步態訓練裝置」,帕金森氏症病患在跨步的復健上,需要有明確跨步的目標,像是在地上貼指引標誌,或是透過復健師給予輔助,但是病患能夠移動的空間距離有限,因此游忠煌團隊將雷射裝置於助行器上,在地上投射雷射光線,使用者就可以自己依照雷射光線向前邁進,提升自主行動的能力,也大幅降低病患行走時人力輔助需求。

「多功能智慧機器侍從」是全球第一個能夠在前方跟隨的智慧機器侍從,讓裝置能夠保持在使用者的視線範圍內,增加安全感,不用怕裝置跟丟,除了輔具應用,未來也有機會可以應用在機場行李車、賣場推車、娛樂裝置等,游忠煌表示,我們做的事情就是將工程和臨床整合,讓未來的高齡社會下,長者和失能者能夠獨立自主、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本文由教育部補助「AI報報─AI科普推廣計畫」取得網路轉載授權)

(Visited 86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