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lubhouse開房間 語音社群媒體的魅力與哀愁
編譯/劉大維
飢餓行銷
簡單地說,Clubhouse就是一款線上多人語音聊天軟體,只限透過即時語音交流,完全沒有文字、圖片、留言或直播影像功能。你可以在上面以任何主題開聊天室(稱為「房間」),或是進入其他人開的房間即時透過語音聊天。每間房只有兩種角色:主持人和聽眾,「厚工」一點的還會有來賓(講者)。想發言的話,可以按下舉手鍵,但端看主持人同不同意。每個房間聽眾上限是5,000人,可設定為公開或私人(僅限受邀者進入),並隨時更改。
你說只不過是語音聊天,那和Skype有什麼不一樣?但人人都可以註冊一個Skype帳號,相較之下,Clubhouse目前僅支援iOS,而且需要圈內人給你邀請碼才能註冊。更重要的是,正常情況下,你不會有馬斯克(Elon Musk)的Skype帳號!但Clubhouse光是在測試期間就吸引了不少名人或網路上的KOL(Key Opinion Leader,意見領袖)參與,其中也包括馬斯克。物以稀為貴的飢餓行銷,讓網民們趨之若鶩。
語音的隨興與溫度
基於生存與生活的目的,分享是人類的天性,也是後天需求。因為科技發展,分享的媒介也從過去以文字為主的BBS(電子布告欄),到圖文併呈的Facebook、以圖片影音為主的Instagram、抖音,總體而言都是仰賴視覺的媒介,主打聽覺的Clubhouse顯得異類。而其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爆紅,除了飢餓行銷大獲成功外,其實還有更深層的原因,我們或許可以從其他語音社交軟體的發展中瞥見端倪。
Cappuccino原本是一個約會聊天軟體,但逐漸演變成親朋好友間錄音分享、維繫感情的媒介。Cappuccino的原型是一個名叫「Chekmate」的無文字約會app。Chekmate的使用者只能以語音和影片來進行交流。根據其CEO的說法,是為了避免有人使用假資料註冊,或用「照騙」欺瞞配對對象。每次配對,使用者只能錄製5秒的語音自我介紹,然後隨著交流進展逐漸拉長時間。然而即便也有提供影片功能,但Chekmate數千名用戶仍然偏愛使用語音,因為比起影片訊息,只是說說話而不需要露臉,讓人覺得更輕鬆、自在;而且除非有特別目的,多數人不會假造自己的聲音。語音,兼具了真實性和親密性兩項傳統社交媒體所沒有的優點。
沒有了文字的隔閡,少了影像的拘謹,也正逢因為疫情而起的種種防疫措施,語音填補了人與人之間那份無法被滿足的社交需求。你可以剛起床、蓬頭垢面就開始與朋友閒話家常,甚至與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暢談你有興趣的議題。然而在疫情降溫之後,這樣的熱潮是否還會持續,甚至成為新一代的社交媒體主流,仍有待觀察。
語音藍海
得力於疫情的社交平台並非只有Clubhouse。比如說Discord,類似網路電話,但可以將語音訊息轉為文字,主打無法在遊戲進行中打字聊天的電玩玩家。原本只是一款在電玩圈內廣受歡迎,但在圈外沒沒無聞的語音聊天app。去年(2020)六月起,Discord開始改變其宣傳策略,試圖打入一般大眾市場,而結果也十分顯著:Discord的用戶從二月的1,400萬,暴增到十月的6,700萬。
老牌的社群媒體,例如Twitter也汲於搶攻這塊市場。去年夏天,Twitter推出「語音推特」的新功能,並在12月開始測試稱為「Space」的多人即時語音對話功能。Space中也有類似Clubhouse的「主持人」腳色設置。
只是水能載舟,亦可覆舟。如何讓已經發生在視覺型社交媒體的問題,不會再一次在語音社交媒體上重演,仍是個棘手的問題。即使如Discord,這款以看似人畜無害的電玩玩家為主要用戶的app,也被用來組織白人至上主義者的聚會,甚至是前陣子的美國國會暴動。
防範濫用
Clubhouse的註冊需綁定手機號碼,而且一個號碼只能註冊一個帳號,姓名等個人資料也只能更改一次,基本上就是採行實名制。由於註冊需有人邀請,誰是你的推薦人也會永遠跟著你,成為你個人紀錄中的一部份。如果你在Clubhouse上出言不遜或是鬧場,邀請你的人也會一起被踢出app;反過來,如果邀請你的人黑掉,你也無法保持清白。實名制加上連坐法,很明顯就是要使用者自制,不要以為「房間」裡就可以肆無忌憚、口無遮攔。
然而語音訊息的管控遠比文字困難許多,尤其在任何人都可以自由進出的聊天室中。Clubhouse宣稱它不允許錄音功能,只要聊天室一關閉,一切便煙消雲散(但近日屢有Clubhouse聊天內容遭側錄、流出的案例,且官方也承認有時為了搜證需要也會錄音)。一旦有網路霸凌、歧視等情況,或是某個KOL一時不察而說出的不實言論,經由聽眾散佈而造成任何負面影響,我們難以追查假消息的確實來源或霸凌者。
二來,即使是發展相對成熟的視覺型社交軟體,都無法做到即/及時的關鍵字搜尋,任憑再怎麼快手刪除,都逃不過廣大鄉民的備份、轉發能力,更何況語音訊息的自動偵測與搜尋技術本身就遠遜於文字與圖像。
Clubhouse雖然捍衛了社交媒體的基本價值──聲音的民主化(democratization of voice),但對於社交媒體為人詬病已久的痼疾,似乎也只能徒呼負負了。
編譯來源
- T. Basu, “The future of social networks might be audio“, MIT Technology Review, 2021.
參考資料
- J. Dijck, The culture of connectivity.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 J. Lanier, Ten arguments for deleting all your social media accounts right now. Henry Holt and Co., 2019.
- J. Naughton, “The social app Clubhouse is an invitation to trouble“, the Guardian, 2021.
- N. Deuskar, “The Clubhouse Sensation: Why The New Social Media App Is A Screaming Success And What Lies Ahead“, Moneycontrol, 2021.
(本文由教育部補助「AI報報─AI科普推廣計畫」執行團隊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