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排名】評鑑排名大車拼
全球大學評鑑需要改進,詮釋評鑑結果也該更有智慧。? —《自然》雜誌社論
法國總統薩科奇好像有點煩,因為法國的大學在全世界學校評鑑排名中表現不佳。他甚至下令法國的科學與高等教育部定下目標,好讓「兩所法國大學進入全世界前二十名,並有十所進入前一百名。」薩科奇可不是唯一在意的人。儘管眾所皆知,大學評鑑制度有諸多缺陷,它仍然影響到各國的政策和資金流向。
大學評鑑的系統有很多種,最有名的是二〇〇三年上海交通大學提出的系統,將中國各大學和其他國家的學校相比,因而促使二〇〇四年倫敦的泰晤士高等教育雜誌(Times Higher Education magazine, THE)刊出商業評鑑系統的結果。大學排名通常是依據多種項目評分加權的綜合結果,包括大學的研究論文發表數量、名聲等等。許多批評已指出來,這些評鑑系統太重視研究,忽略其他重要的指標,像是其他方式的學術表現,或是培養學生批判思考和創新之教學的好壞。通常評鑑也過度偏袒有大型生醫研究計畫的學校,因為生醫方面的論文相互引用的頻率很高,對於重視工程和社會領域的學校則處境不利。甚至學校是否應該是評鑑的基本單位,也引人爭議。畢竟說到研究,或許拿科系甚至單一實驗室來排名更有意義。
但是,獲得高分的學校常都樂得沖昏了頭,不會去質疑評鑑客觀與否,讓這些排名的公信力名過其實。政府官員和報章記者也多看重這些評鑑結果的表面價值。這種評鑑鼓舞了一種有如足球聯賽的曖昧心態。
好在一些新的評鑑系統已面對這些問題。他們盡量做到多面向,不只是比較大學的單一整體排名,而是看各方面的表現,比方說研究、教學、回饋地方和連結工業的能力。並且拿類似的機構來作比較,而不是把哈佛這種拿很多資源的大學校,來和可能只在某個領域表現特別突出的小學校相比較。最重要的是,他們開始眾議所期的改變,把過去只提出排名的表列,改成評分排名所依據的資料庫,使用者可以依個人需求,輸入自己選擇的評分條件,由網上查詢結果。
不管評鑑系統有沒有問題,這件事說明的是我們需要更具體的資料,告訴我們各大學的內部運作和真實名聲。政府和機構在這方面大可出力,改進並擴大資料庫的範圍。政府也能推動產生更好的評鑑系統,評比學校的核心功能,包括學校對經濟和社會的貢獻,像歐盟執委會正在做的,提出自己的排名結果。
學校方面也必需提高警覺,勿讓評鑑結果過度影響校方政策。這是二〇〇八年英國高等教育資助委員會的評鑑排名衝擊報告中所提出的風險之一。
不管你對這些制度的觀感為何,評鑑排名已是必然的趨勢。學術界面對的挑戰,是避免評鑑制度的濫用,他們應該說明制度的侷限何在,共同努力展現出大學機構的更完整觀點。「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最近也說,高等教育不能被評鑑制度的熱潮化約,成為了幾個屈指可數的標準,否則我們失去的將比得到的更多。
?
本文為二○一○年三月四日《自然》雜誌社論
原載於【知識通訊評論月刊九十期】201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