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分析】關於Tommy John手術:一些有趣的統計數字

分享至

■尺骨附屬韌帶重建術(UCL, 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 Reconstruction),俗稱Tommy John手術,常見於現代棒球中,不知道你對它認識多少呢?

672px-Hong-Chih_Kuo_on_July_27,_2010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撰文|方程毅

棒球選手在投球時手部承受巨大壓力,而手肘尺骨韌帶有可能因為長期使用造成破損或斷裂,在過去這簡直是投手的死刑,但現在卻可以將身體其他部位的韌帶移植過來,延續選手生涯。韌帶移植的第一位嚐試者是1974年道奇隊投手Tommy John,這項手術也因此被命名為Tommy John手術,通常手術完後復健12-18個月左右便能重回球場,再次享受三振對手的快感。動過這項手術的人非常多,著名的例子包括台灣最速左腕郭泓志、華盛頓國民隊天才小史Stephen Strasburg以及日本第一強投德州遊騎兵隊的達比修有。

因為手術的普及讓越來越多投手獲得新生,也驅使越來越多人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與統整。2012年道奇球團與美國運動醫學學會(American Sports Medicine Institute)、紐約特殊外科醫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等數個機構合作,針對5088位大小聯盟現役球員進行關於Tommy John手術的調查,並將結果發表在2015年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期刊上。

調查發現約有10%的選手在其棒球生涯中動過Tommy John手術,而不意外的大部分都是投手。大聯盟等級的投手約有25%曾動過此手術 (這裡是指整個棒球生涯,包含學生跟小聯盟時期),小聯盟投手大約15%。而動過手術的大聯盟球員中有86%都是進入職業後才動的刀;動過手術的小聯盟球員有61%早在高中時就曾經接受手術。雖然大聯盟投手動過手術的比率較高,但他們普遍年紀較大,投的久自然機率就高,因此並不代表開過刀比較容易上大聯盟;反之,更多的小聯盟投手開完刀後無法回到賽場上,也就無法被調查到了。

投手的角色是否跟尺骨附屬韌帶受傷而要接受手術的比例有關呢?根據調查,現役先發投手(包含大小聯盟)有14%動過Tommy John手術;後援投手則是18%,數字上看起來後援投手好像比較容易受傷,但熟悉棒球的讀者一定知道,很多後援投手一開始都是當先發養(大聯盟史上最偉大的救援投手Mariano Rivera便是如此),但卻鮮少有先練後援再轉先發的例子,所以再深看一層便發現,這些投手當年接受手術時的角色,先發跟後援是一半一半。長久以來棒球界便不停爭論到底是先發還是後援較容易受傷,從這個數據看起來似乎並沒有太大差別。

投手角色沒什麼差別,那國籍呢?美國職棒大小聯盟體系除了美國人外,最大宗的便是來自中南美洲的球員,包括多明尼加、委內瑞拉或墨西哥等等,調查發現投手開Tommy John手術的比例跟國籍沒有太大關係,都在16%左右,儘管成長背景不同,但意外的沒有造成太大差異。那咱們台灣呢?台灣選手在美國的樣本數跟中南美洲選手比實在太少啦,很難進行比較。

Tommy John手術技術的純熟,也代表越來越多球員能夠帶著新鮮的手臂重返球場,但有些不幸的球員卻要開第二次(前亞特蘭大勇士隊後援投手Jonny Venters甚至開了第三次),美國布朗大學醫學院(Warren Alpert Medical School of Brown University)便針對動第二次Tommy John手術的機率進行研究,發表在Journal of Hand Surgery (American Volume)上,調查涵蓋了從1974年到2014年進行手術的大聯盟球員,數據顯示開Tommy John手術的數量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其中以2012年最多,共送了36位大聯盟球員進開刀房 (這梯比較有名的是曾經來台加入中信兄弟的康崔拉斯(José Contreras)),這一年雖然多達36位,但只有3位是第二次動刀,相較於1999年,總共才14人就有3人是第二次動刀,顯示了手術技術與復健療程的進步,雖然動手術的人越來越多,但需要再挨一次刀的趨勢卻慢慢下降。通常來說動過一次手術的大聯盟球員平均可以延續其職業生涯5年,且很有機會回到受傷前的技術水準;動第二次兩次手術平均能再多撐3年,但要回到受傷前的水準就困難多了。

近代由於職業運動的發達及科學的進步,結合醫學及統計學的運動科學日益興盛,這些統計研究讓我們對各種傷病有更多認識,除了保障選手之外也能讓觀眾欣賞更精采的球賽,有道是「人家都在上太空了,我們還在殺豬公」希望台灣也能多汲取他人經驗,用更科學的方式培養體育人才,不要再出現一大堆笑死人又不科學的方法對待選手了。

參考文獻:

  1. Conte, Stan A., Glenn S. Fleisig, Joshua S. Dines, Kevin E. Wilk, Kyle T. Aune, Nancy Patterson-Flynn, and Neal ElAttrache. "Prevalence of 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 surgery in professional baseball player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15): 0363546515580792.
  2. Wilson, Alexander T., Tyler S. Pidgeon, Nathan T. Morrell, and Manuel F. DaSilva. "Trends in Revision Elbow 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in Professional Baseball Pitchers." Th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40, no. 11 (2015): 2249-2254.

--
作者:方程毅 科教中心特約寫手,從事科普文章寫作。

 

"Hong-Chih Kuo on July 27, 2010" by SD Dirk on Flickr (Original version) UCinternational (Crop) - Originally posted to Flickr as "Hong-Chih Kuo"Cropped by UCinternational. Licensed under CC BY 2.0 via Commons -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Hong-Chih_Kuo_on_July_27,_2010.jpg#/media/File:Hong-Chih_Kuo_on_July_27,_2010.jpg

 

加入好友

(Visited 97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