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考古】從埃及墓穴壁畫看動物滅絕

分享至

■在大約六千年前,埃及獅獵捕牛羚跟斑馬的地方,看起來其實比較像東非大草原;然而現在當地卻是一片沙漠,大型哺乳類動物的種類也從 37 種銳減為 8 種。這是聖塔菲研究所的量化生態學家賈斯汀.葉凱 (Justin Yeakei) ,透過埃及墓穴壁畫的演變所得到的結論,我們也得以從中窺見氣候變遷跟人類活動,是如何在數千年的過程中,逐漸改變當地生態系統的結構與穩定性。

sn-egyptH
PHOTO:AUSTRALIAN CENTRE FOR EGYPTOLOGY/ANCIENT CULTURES RESEARCH CENTRE, MACQUARIE UNIVERSITY, SYDNEY

作者|Jessica Ruvinsky
編譯|
高英哲

古埃及人觀察自然界的習慣由來已久,史前的石頭畫裡就已經有河馬、長頸鹿、大象、狷羚跟狐狸等等動物出現,後來他們所建造的墓穴裡,也多的是描述狩獵野生動物的壁畫。葉凱

綜合古生物學以及考古學發掘出來的化石證據,與墓穴壁畫進行比對,先找出哪些物種在什麼時候滅絕,然後再觀察這些物種滅絕之後,對於當地的生態系統造成什麼影響。預測某物種絕種風險有多高的工作,對於保育計畫十分重要,然而實際操作上卻很難加以觀察;這些墓穴壁畫提供科學家一個絕佳的機會,可以就現存的物種驗證他們所做的預測。雖然在墓穴壁畫上出現的動物,有可能是繪畫者從更早的壁畫上攀模來的,不一定就真的生存在當代,不過還是具有相當程度的參考價值。

研究團隊首先根據動物的體型大小,推測出牠們彼此之間可能存在的食物鏈關係,比方說體型較大的印度豹獵食刺蝟的可能性,就比刺蝟反過來獵食印度豹的可能性來得高。這套系統用來預測目前非洲的生態系統,大約有 74% 的準確度,所以還算可靠。然後研究團隊透過生態系統的微小改變(通常是指某種動物滅絕),檢驗整個生態系統的穩定程度,看看一個小改變導致整個生態系統崩潰的可能性有多高。

研究團隊發現,歷史最悠久、物種最豐富的生態系統,對於物種滅絕所帶來的衝擊最有韌性。然而每當有一個物種滅絕,捕食牠們為生的動物也會跟著變得容易瀕危,使得整個生態系統隨著時間過去,變得愈來愈不穩定。白野豬、白羚羊跟花豹在過去 150 年內,於埃及相繼絕跡,使得當地生態系統搖搖欲墜。現在埃及僅存的八種大型哺乳類動物,包括條紋鬣狗、金豺、以及埃及狐在內,面臨過去一萬年以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生物多樣性一旦失去,生態系統就沒有什麼迴旋的餘地,每個物種的重要性也會隨之加重。」葉凱說。

每當當地氣候或土地使用發生劇烈變化時,也就是當地掠食者跟被掠食者的物種數量,相對變化最為劇烈之時。在這數千年來共有物種數量共有五次重大變化,其中三次是尼羅河谷大旱,另外有一次則是碰上埃及工業化之後人口爆增;回顧這些歷史就會發現,理論上對環境變化比較敏感的物種,確實比較容易在當地絕跡。研究團隊針對埃及現有的食物鏈進行穩定度分析,發現瞪羚、羱羊以及蠻羊等幾種供許多動物捕食的草食性動物,對於穩定當地生態系統有很大的幫助。然而有一種瞪羚如今已列為極危物種,蠻羊的數量跟 30 年前相比也大不如前。倘若這些物種於埃及再跟著絕跡,當地的生態系統勢必會受到更嚴重的衝擊,日後的墓穴壁畫也許就沒什麼動物可畫了。

--研究出處:Clues to animal extinctions found on the walls of Egyptian tombs
譯者:高英哲 科教中心特約寫手,從事科普文章編譯。
責任編輯:Kerina Huang

(Visited 61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