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社交媒體的下個階段:隱密性

分享至

■網路上的你,是真實的你嗎?

編譯|陳曉瑩、黃筠茜

Secret-Bench
Secret(秘密)的共同開發者大衛‧比托(David Byttow)與基斯‧巴德(Chrys Bader)希望打造更具真實性的網路。圖片來源|Secret

現在幾乎每個人都在使用臉書、推特等社群網站,在這個人人都能表達「我是誰」的環境裡,你是否意識到表現出「真實的自我」越來越難了呢?

最近Google推出一款新的應用程式「Secret」,能讓使用者在半匿名的狀態下更新狀態。這個程式介於Post SecretWhisper、Instagram這幾個APP之間。於Secret註冊後,程式便會用手機通訊錄設定你的社交圈,這些聯絡人可以看到你的貼文,但他們只知道發文者可能是朋友,卻不知道確切是誰。

 

抒發脆弱情感的安全場所

Secret的目的雖然與臉書和推特一樣,是將人連結在一起,但它的重點不在維護個人的網路形象,而在於隱匿身分。其實,這種匿名性的應用程式現在已成為趨勢,而且其來有自。除隱密的聊天室或留言板外,現代人已習慣於社交媒體上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此,程式開發者便開始關注一個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如何讓網路社交互動如同實際跟三五好友相處?他們推測,答案就是匿名。主打匿名性的程式看似刻意與臉書打對台,但其實並非如此。它們更觸及人性的根本,因此或許反而能做到臉書與推特都做不到的事,也就是抒發人性的需求,表現真實人性。

儘管人性希望表現真實性,但這在網路世界並不容易,正在使用臉書或推特的你們一定能體會,在社交媒體上自在地袒露自我有多麼困難。臉書與推特讓我們習慣向幾百名「朋友」發佈動態,所以內容多半表面而不涉及個人內心。這是自然的,畢竟,我們怎麼跟臉書上的幾百名朋友說內心事?

Secret的開發者--比托與巴德卻相信更真實的網路互動是可能的,而Secret將帶領這股風潮。在這數位的烏托邦中,冷言冷語將由溫情與自我認知取代,而匿名性則可讓大家暢所欲言,抒發內心所有恐懼與懦弱。

 

screenshot-11
我的社交圈中分享的「秘密」。(內文:我不喝酒就覺得好無聊)

從右圖這個發文--「我不喝酒就覺得好無聊。」來看,Secret類似於自白性質的Whisper。Whisper在青少年間非常流行,發文內容宛如個人日記。兩者差別在於,Secret的網絡只包含與你有關聯的人。

此外,在某些設定下,若朋友對你的貼文按了「愛心」,更多人就會看到你的貼文。因此,Secret也能呈現訊息傳播的過程,及人與人之間相關聯的程度。

這樣的設計,不僅讓訊息內容與使用者更貼近,也影響貼文內容的性質。巴德表示:「社會規範的存在是有意義的,而Secret的規範就來自,使用者知道發文對象是認識的人。」他舉例,因為正常情況下我們不會寄裸照給通訊錄裡的人,在Secret上自然也是如此。所以Secret不需太多規範,這是其他匿名平台做不到的。

始料未及的使用情況

使用者麗姿‧斯汀遜認為,Secret的確反映了開發者對於溫情及真誠的期望,她可以看到「有時候,我還是會看你的臉書」或「我放棄了十四萬美元收入的工作,而投身志工」一類的狀態更新。但隨著越來越多朋友及朋友的朋友加入,她的動態塗鴉牆彷彿成了科技圈(使用者來自科技圈)的負面八卦版,而有些八卦對象根本不熟。如此情況下,使用起來當然不是很愉快。對於這個情況,比托承認:「很多人以我們始料未及、甚至有違我們本意的方式使用這個程式,但重點是未來如何發展。」

Secret雖起頭不順,且並非所有人都適合使用這個程式,但比托與巴德相信,這種半匿名的概念未來發展將遠超過Secret本身。比托表示:「我們相信匿名有無窮的可能」。他們也不斷思考,Secret能帶來什麼樣的發展?而我們又能在匿名的基礎上有什麼樣的創造呢?

這些問題值得深思,而探索之旅方才啟程。Secret處於匿名與公開身分的模糊地帶,開啟了社交媒體的新領域。或許有人認為Secret雷聲大雨點小,但這類應用程式將不失為有趣的社會實驗。

 

--

研究出處:"Secrecy Is the Key to the Next Phase of Social Networking

譯者:陳曉瑩 科教中心特約寫手,從事科普文章編譯。
責任編輯:Kerina Huang

(Visited 38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2 thoughts on “【社會科學】社交媒體的下個階段:隱密性

  • 2014 年 02 月 21 日 at 09:45:42
    Permalink

    或許真實的社交,正是放下手機、抬起頭來才能進行
    而匿名,則或許是把我們內心深層、脆弱的一面袒露出來
    並希望獲得慰藉和支持
    想想科技是否讓我們更脆弱或逃避自我呢?

    Reply
    • 2014 年 02 月 24 日 at 19:00:00
      Permalink

      我倒覺得科技無疑是一種社交手段,它的無遠弗屆確實能連繫更多的人。
      只不過在使用科技時也必須清楚意識到社交的對象始終是人才行,否則就只是在網路上建立一個只有自己的世界而已~

      Reply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