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知識》控制心智大作戰

分享至

■ 六十年前,美國中情局啟動祕密研究計畫,希望能找出操縱大腦的方法,最終卻宣告失敗。如今科學家將電極植入腦中,大腦連線、擴充感官等實驗成果紛紛出爐,科技手段總有一天能控制我們的所思所想嗎?

作者│凱薩琳‧ 泰勒(Kathleen Taylor) 譯者│王怡文

1953年11月28日,美國生化學家法蘭克‧歐森(Frank Olson)從紐約的飯店墜樓身亡,檢警判定是自殺。二十年後,美國中情局(CIA)的祕密計畫MKULTRA正式喊停。根據美國政府調查,CIA承認在歐森死前不久,曾提供他影響心智的藥物LSD(參見〈操控大腦的藥劑〉一欄)。他的家人在1976年接受撫卹,但至今堅稱歐森是被謀殺,以免他將生化戰及LSD軍事用途的研究細節公諸於世。

歐森不是MKULTRA唯一的白老鼠。然而,由於該計畫大多數紀錄都已銷毀,我們或許永遠無法得知有多少人(包括精神病及癌症末期患者)在不知情且未經同意的狀況下成了實驗品。這計畫的設立是為了追求一個古老的夢想:控制人心。如今MKULTRA已終止四十年,控制心智的研究則達到了空前的進步。

電腦運算能力、遺傳學和神經造影技術日益進步,創造出新的科技工具來操控大腦,精確程度前所未見。現在,心智控制的目標不再是戰俘或蘇聯首腦;它的應用逐漸擴及日常生活。

控制人腦的技術可用來治療成癮症、強迫症及憂鬱症等等心理症狀。至於軍事應用的企圖並未消失,只是現在目標已改成創造超級軍人:在生死關頭不被恐懼脅迫、即使一天只睡二小時仍能採取高明戰術,甚至不帶地圖深入阿富汗也知道如何抵達下一個會合點─路線已經直接寫入腦中了。

心智控制領域改變的不只是目標,連操作技術和倫理準則也不再相同。相關實驗不再東遮西掩,今日很多研究都已在媒體上公開,或經由部落格及官方網站報導宣傳。

點亮你的神經

光遺傳學(optogenetics)是最有希望的心智控制新技術。從微生物取出對光 敏感的基因,植入腦細胞(即神經元),神經元就會對光有反應。然後以光脈衝(可用光纖傳送)控制神經迴路,就不會像植入電極那樣造成組織傷害,或是服用藥物產生不良副作用。

光遺傳學的研究起先並不起眼,研究對象都是微生物、果蠅和小鼠之輩。但去年,有個生物學團隊將這項領域朝人類推進一步:他們用光遺傳技術改變猴子的眼睛動作。比利時荷語天主教魯汶大學和美國哈佛醫學院的溫‧凡德弗博士(Wim Vanduffel)領導這項研究,他表示:「已經有團隊在研究如何將光遺傳學應用到人類身上。」

還有其他動物研究為光遺傳學的潛力提供了些許啟發。美國史丹佛 大學生物工程暨精神病學教授卡爾‧戴塞羅斯(Karl Deisseroth)將小鼠從「膽小如鼠」變成膽大的探險家。他利用植入的光纖,將藍色閃光照在小鼠杏仁核的特定迴路上,而杏仁核就是涉及情緒處理的腦區。

但是改造人類基因會引發倫理爭議。我們連基改作物都排斥,遑論「基改人類」。何況,可見光無法穿透頭骨,所以許多光遺傳研究都得把動物的頭骨打開。因此至少短期內,這個技術大概僅限於研究用途,協助我們找出特定疾病的相關神經迴路。

儘管如此,光遺傳技術是否真能用來控制人腦,改變他人個性?「這當然完全不合倫理,但我確信很有機會辦到。」凡德弗說,「只要我們更了解其中的神經迴路,便能用人為手段改變神經活動,影響人的行為舉止。就某種程度而言,腦深層電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就是在做這件事。」

--

作者/凱薩琳泰勒

《大腦至上:神經科學前線觀察》(The Brain Supremacy: Notes from the Frontiers of Neuroscience)的作者。

譯者/王怡文

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碩士,長期為科學雜誌翻譯,現就讀台灣大學心理系研究所。

●本文摘自《BBC知識國際中文版》第24期(2013年8月號)。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責任編輯:Nita Hsu

(Visited 48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2 thoughts on “《BBC知識》控制心智大作戰

  • 2020 年 04 月 15 日 at 11:05:15
    Permalink

    V2K
    mind control
    electric harassment
    SOS

    Reply
    • 2020 年 04 月 15 日 at 14:12:16
      Permalink

      *electronic harassment

      Reply

發佈回覆給「更正」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