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腦特區】我聽「大腦、演化與學習」演講有心得─第五講(2012/05/19)

分享至

部落格留心得,精美好禮送給你 !

光聽演講還不夠!聽完各場演講,您是否有任何心得、想法想要與人分享?其實,書寫的過程本身,就是一連串的資料辨識與思考延伸,不但可以刺激人觸類旁通,提升個人的資訊敏感度,更是最便利的腦力活化鍛鍊。因此,除了專心聽講之外,CASE更鼓勵大家邊聽講邊作筆記。即日起,只要參加「動腦之我聽演講有心得」的活動,就有機會拿到CASE的獨家好禮!

參加辦法:各場演講結束後,科教中心將於中心部落格(CASE PRESS)上刊登主題為「我聽大腦、演化與學習演講有心得─第n講」的文章,至少用300字表達您聽講的心得感想,回應於此篇文章下方,並留下您的名字〈可以是筆名或綽號〉與常用的email,以便我們與您聯繫。

參加獎勵:前三位留下心得的人,臺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將贈送經典馬克杯一個。其他有留下心得的人亦可獲得中心精美小禮乙份!送完為止,行動要快以免向隅喔!

CASE PRESS獨家好禮─經典馬克杯!

果蠅的學習與記憶

講者:丁照棣教授

內容簡介:你可知道午餐的水果上不起眼的幾隻小果蠅,被喻為二十世紀生命科學的英雄?科學家在二十世紀初以果蠅為模式生物奠定了遺傳學的基礎,自此的一百多年中果蠅的研究遍及生命科學的各大領域,八零年代以來基因轉殖技術的建立、二十世紀末全基因的定序完成更新,使得果蠅成為不可缺席的實驗動物。在本場演講中,生命科學系的丁教授將深入淺出的介紹果蠅在學習與記憶研究的貢獻,並從演化的觀點延伸討論人類複雜的學習、記憶與語言表達。
--

請於本文下方直接回覆您本次的聽講心得吧!?
(Visited 126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6 thoughts on “【動腦特區】我聽「大腦、演化與學習」演講有心得─第五講(2012/05/19)

  • 2012 年 05 月 19 日 at 18:20:39
    Permalink

    今天的題目是有關果蠅的學習與記憶,一開始,我覺得果蠅這麼小隻,只是種會在腐爛食物上飛的生物,應該沒什麼好談,甚至是學習和記憶,但丁照棣教授的講解讓我改變了想法。
    教授說了果蠅的一個突變種--白眼果蠅,而白眼果蠅的突變造就了果蠅成為模式生物。果蠅也有跟我們人類相近的地方,像是果蠅的羽化,就跟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雷同,牠們在早晨時羽化的高峰期較多,這讓我很驚訝,因為我一直以為我和果蠅為唯一的相同點是同為動物界,沒想到牠還會看時間羽化。
    另外,關於果蠅的學習與記憶,讓牠們進入學習測試器中的管子,給予他們兩種不同氣味,其中一種氣味走過去會被電擊,連續幾次後發現牠們就不太會走向有電擊的氣味,證明它們會學習,而記憶部分,也發現練習越多次,記憶長度越長。
    這次教授的簡報十分簡單明瞭,沒有一大堆冗長的文字,還放了許多精美的圖片,用圖跟我們解釋,真的很棒!

    Reply
  • 2012 年 05 月 19 日 at 22:42:27
    Permalink

    「今天的進步來自於昨天的學習,今天的學習將造就明天的進步。」不論是多渺小的物種,也能悟出這番道理,迎風展翅。
    果蠅在我們眼中,原只是不起眼的小蟲罷了,但「小兵也能立大功」,在我們遺傳學的貢獻上可說是有莫大的助益,從個體變異到行為改變,都為人類在遺傳學上翻開展新的一頁。在教授一言
    一句的帶領下,為我們揭開果蠅不為人知的一面,其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果蠅的作息及學習技能,從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做息,正可警惕慵懶無成的我們,「刻刻催人資警醒 聲聲勸爾惜光陰」,便是我們首要學習的。
    而果蠅的「實驗」就更令人嘖嘖稱奇了,利用氣味與電擊的方式,教導果蠅記取失敗的經驗,選擇正確的氣味,如此,果蠅都懂得「化失敗為成功之母」─「難道我們連果蠅都不如嗎?」,這我可不服,任誰都不服,因此,正值學習階段的我們,遇上學習瓶頸更不可輕言放棄,要化失敗為前進動力,為我們人生展翅高飛,迎向一個更高的次元。
    這次的學習之旅,教授用「果蠅」這平凡的昆蟲,展現出不平凡的偉大,使我們對物種的體認又昇華到一個更高層次,真是收穫滿行囊。

    Reply
  • 2012 年 05 月 19 日 at 22:47:06
    Permalink

    這次的題目滿特別的!因為這次是談到了「果蠅」這個平常令我覺得不起眼的小生物,卻竟然也有「學習」、「記憶」的能力。
    這個我覺得十分微小的生物,竟然也有與我們人類相似的行為模式,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學習跟記憶的基因排序也有驚人的相似,顯示可能源自相似的原始祖先。後來又聽教授談到,原來果蠅也做過「制約」的實驗,之前都只認為制約行為大概只會出現在一些如老鼠,犬類一些動物身上,沒想到昆蟲卻也有制約的反應。實在很驚人,不經慨嘆自己的眼界短小,知識的浩瀚無限。
    雖然我不是學醫學跟化學的學生,跟自然科學一點邊都沾不上,但我覺得我很高興有這種科普的演講,增加大眾的科普常識,這是一種獲得新知的單純喜悅!!!真的很棒,會後踴躍的發問,也讓我嚇了一跳,沒想到大家的求知慾都是如此旺盛,顛覆我的刻版印象,如果一場演講可以帶動了大家的思考,我覺得就非常的成功。

    Reply
  • 2012 年 05 月 20 日 at 21:12:11
    Permalink

    這是我第一次到case聽演講。先前我聽過許多關於果蠅的演講,大多與基因工程有關,然而這次引起我的興趣是將果蠅與學習、記憶放在一塊。丁照棣教授的演說真是令我大開眼界。
    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設計實驗訓練果蠅學習的那一段,這令我想到自己所做的科展內容,我是研究有關蟋蟀的探索行為,我在想如果也能將其訓練過後再做測試,如此我的實驗數據就能更加準確了,這演講的內容還可實際應用在我的生活中呢!
    最後這次演講也引發我一些省思,如果人類對於基因研究更深入些,那麼是否會製造超級IQ人呢!這似乎違反人倫常理!我在想這類實驗應該在於幫助類似唐氏症的患者改善智力退化的問題。與其做先天的改造,大不如透過後天的學習來成長進步。
    感謝case、丁教授......等及眾多工作人員,我真的受益良多!

    Reply
  • 2012 年 05 月 20 日 at 21:52:33
    Permalink

    昨天丁教授的演講相當的精彩,是屬於比較深入、比較偏重科學研究的演講,整場演講多著重在如何研究果蠅的行為模式,但想當然背後的目的無非是為了能推演到人類的演化與學習方式。
    過去就對於行為學派,帕夫洛夫與史金納的實驗有所熟知。今天聽到了另一種行為的實驗方式,利用果蠅的教室,讓他學會分辨安全的"氣味"與危險的"氣味”。然而在果蠅的世界裡,或許訓練、懲罰可以讓果蠅學會些什麼,不過究竟能不能類推到人類,或者能不能全部都類推到人類的學習上,卻還有待思考。人類電一電就會學乖了嗎?人類反覆練習,鐘就能鐵杵磨針嗎?我想人類都是複雜的,正因為人類複雜,所以世界才會這麼多樣化。研究的背後,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更深入去反思的。

    Reply
  • 2012 年 05 月 26 日 at 21:09:03
    Permalink

      經過本次的演講,對於大腦的演化以及構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針對生命科學系教授的講說,特別引起我的興趣,記得參加生科營時,曾淺談過果蠅是「模式生物」的特質,而第一次接觸到果蠅的學習、記憶,對我而言是十分新奇的議題。
      雖然果蠅的智慧不如人類,但其記憶能力以及行為的研究結果,仍然具有如此強大的魅力,深深吸引著人們去了解與探討,而如同「果蠅學校」般的果蠅學習測試器也從而證實了果蠅的學習能力。然而,這樣的發現有朝一日在未來或許能解決許多人類相關的疾病,諸如阿茲海默症或其餘相關腦神經的病變,期望未來的科技能夠有如此的突破,然而這個講座,對我們青年而言,亦算是一項啟發,給予我們未來思考的方向。
      這兩小時又三十分鐘的演講使我從中汲取了許多從未接觸的知識,並且能夠與學校的課程相連結,讓我從不同的面向觀看科學這片領域。期許自己能從這次講座中延伸思考,並且由此能為未來的醫學研究有所貢獻。

    Reply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