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戰中可能的AI濫用
現在AI技術日漸發達,不僅可以模仿出某個人的聲音編造謠言,還可以非常簡單且快速地產生各種情境模擬圖、廣告,甚至還可以藉由追蹤網路足跡,為每個選民量身打造「為你而生」的專屬競選廣告。這些廣告不僅以假亂真,更可怕的是招招刺中你心,不想被影響都很難。為了防止未來的選戰陷入全面的人工智慧應用戰爭,許多人已經開始在討論選中的AI應用是否應該受到管制。有些專家甚至擔心,現在才開始討論管制,已經有些遲了!
撰文|謝達文
想像你是一位中間選民,很在乎環保議題,市長選舉前一週,你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支影片,當中的人聲酷似其中一位市長候選人;你聽到他用堅決的語氣,說環保議題根本不重要,如果他當市長絕對會大幅刪減環保預算。在現有的AI科技下,要仿造一個人的聲線、語調,已經是能夠做到的事情。一直以來,我們擔心選前的惡意造謠,而現在,在AI的輔助之下,謠言可以取得前所未有的說服力。
除了仿造人聲、製作假影片之外,AI還可以根據每一個使用者的網路足跡,微調政治廣告的內容──你看到的影片談的是環保,別人看到的可能是動物保護或是兒童福利,而且用詞、語調也都可以個別微調。在幾年前,選戰團隊也可以針對不同人投放不同廣告,但他們仍必須自行手動製作多支廣告的內容,再依照網路足跡(通常是社群媒體上的網路足跡),決定要給哪群人看哪一支廣告;但是現在有了AI的支援之下,選戰團隊不再需要手動製作不同版本的廣告,而可以讓AI自行調整各種主題、調性、用詞。
在這個背景下,許多人開始討論選戰中的AI管制問題──有些專家甚至擔心,現在才開始討論管制,是否已經有些遲了。
只是「示意圖」?
到目前為止,文章開頭提到用語音方式「栽贓」,似乎還並不常見。這幾個月來,選戰中最為常見的,是用AI來製作「情境示意圖」。比如在加拿大多倫多,有市長候選人團隊用AI生成了一張「市中心滿是無家者」的圖像,藉以攻擊對手的政策;在紐西蘭,右翼的反對黨在Instagram上發文攻擊國內治安不佳,也用AI生成了一幅圖像,圖中是一群持槍搶匪搶劫珠寶店 (Hsu & Myers, 2023)。在這兩個例子當中,AI都不是真的用來栽贓、宣稱「事實如此」,而是用來生成「示意圖」,讓政治廣告在視覺上更有情緒渲染的能力。
最有名的例子發生在今年4月,美國共和黨釋出了一則三十秒的影片,影片放入了多張AI生成的「新聞」影像,主題包含戰爭、毒品犯罪「失控」、經濟危機,宣稱這是民主黨拜登 (Joe Biden) 總統連任之後可能發生的景況 (Hsu, 2023)。共和黨有在影片左上角以小字附註「圖像完全由AI生成」,而且影片的上下文應該足以判斷是「預測未來」的狀況,但這已經引發一些人擔心:萬一選戰團隊再更不負責任一些,不但不附註,甚至還在影片上下文中宣稱這是「已經發生」的事情,對於選戰將有相當負面的影響。
到目前為止,最接近「造謠」而非「示意」的案例,可能來自美國共和黨的明日之星、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蒂斯 (Ron DeSantis) 的競選團隊。由於美國共和黨的基層群眾當中有許多人對於防疫政策不滿,德桑蒂斯便在初選期間釋出了一則競選廣告影片,打擊同黨的前任總統川普 (Donald J. Trump) 當時主導的防疫政策,其中有幾張照片,呈現川普與防疫指揮官佛奇 (Dr. Anthony S. Fauci) 相擁、親吻。這些情境在現實中從未出現過,極可能是用AI生成的假照片。面對記者詢問,德桑蒂斯辦公室並未正式回應,只表示這些照片顯然是假的,不過跟網路上的迷因沒有兩樣 (Nehamas, 2023)。這樣的照片就算競選團隊真的沒有造謠的意圖,也很可能真的有以假亂真的效果,讓人誤以為川普真的跟佛奇走得很近(兩人的關係實際上相當緊張),可能是目前在光譜上最接近「造謠」一端的案例之一。
如何管制?
對於如何管制,英國的中選會官員日前拋出一個可能的管制方向,是要求各政黨揭露自己在AI上的花費;另外,也有可能要求所有運用AI的政治文宣都必須打上浮水印,清楚揭露該項文宣是以AI生成 (Quinn and Milmo, 2023)。在同樣的精神下,法規也可以要求網路上的「AI機器人」,不論是臉書、推特,還是其他網路平臺上,都必須清楚揭露訊息並非來自真人,而是由AI生成。這些管制背後的思維,都是將選舉管制的常見工具直接應用到AI的管制上,比如在美國,現行的選舉法規就規定,競選廣告的最後必須明確指出出資者。
另外,對於AI可能生成數以百萬計的「個人化」廣告,也有專家建議,應該增進網路使用者的隱私權保護,降低AI所可以運用的「資料」,不讓機器可以取得人們那麼多網路足跡,藉以降低個人化廣告的威力 (Fung and Lessig, 2023)。
這些管制背後,都有可能牽涉到一個更根本的憲法問題:AI生成的政治訊息,在憲法上所受到的言論自由保障,是否與完全由人類生成的言論相同?是否只有當AI反映某個「個人」的言論(比如是由人類精準「詠唱」產生,或者事後有人類高度剪裁編輯)才算?還是只由AI生成的「言論」也就算是言論,尤其只要有選戰陣營使用,就受到言論自由保障(而且還是受到高度保障的「政治性言論」)?舉例來說,如果是AI自動生成言論而成為「網軍」,在新聞下或臉書社團內留言,是否受到憲法上的言論自由保護?這也是目前法學界熱烈辯論的議題 (Fung and Lessig, 2023),未來也可能影響管制的走向。
參考文獻
- Hsu, Tiffany and Steven Lee Myers, 2023, “A.I.’s Use in Elections Sets Off a Scramble for Guardrails.”, The New York Times.
- Hsu, Tiffany, 2023, “In an anti-Biden ad, Republicans use A.I. to depict a dystopian future.” The New York Times.
- Nehamas, Nicholas, 2023, “DeSantis Campaign Uses Apparently Fake Images to Attack Trump on Twitter.”, The New York Times.
- Quinn, Ben and Dan Milmo, 2023, “Time running out for UK electoral system to keep up with AI, say regulators.”, The Guardian.
- Fung, Archon and Lawrence Lessig, 2023, “How AI could take over elections – and undermine democracy.”, The Conversation.
📖 延伸閱讀:《歐盟AI管制新進展:全面禁止人臉辨識?》、《AI管制的可能模式——內部程序、外部審計、公平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