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永遠為離岸風電的下一步做準備——專訪高傳勝總監

分享至

6/1(六)高傳勝總監主講:「台灣離岸風電發展與挑戰」

訂閱 CASE YouTube 鎖定直播 開啟小鈴鐺

採訪、撰文|何郁庭

審訂|高傳勝總監

沃旭能源台灣專案開發 高傳勝 總監|來源:講師提供

近十年來,臺灣的離岸風電發展是韓國、日本爭相取經的對象,有賴政策目標的制定、法令規範的完整與風電技術和專業的引進,國內風電正蓬勃發展;位於臺灣西岸彰化外海,佇立於海上的風機正不斷運作著,將風能轉換為電能,經由海底電纜輸送至陸地的變電站。

離岸風場的規劃、建置與維運需要技術與經驗門檻,而丹麥公司沃旭能源(Ørsted A/S)正是其中的翹楚。2016年,沃旭在臺灣設立亞洲總部,將累積30年的專業和經驗帶入臺灣,為國內離岸風電產業注入新能量。本次探索講座邀請到高傳勝總監針對離岸風電開講,而在講座前,將預先分享離岸風電和沃旭在臺灣發展的歷程故事。

 

沃旭與國內風電產業的發展

身為沃旭亞太區總部第二號員工的高傳勝,在風電產業的資歷長達18年,在此之前,他曾參與高鐵的建置、高雄捷運和蘇花高等工程案件的設計,擁有多樣且豐富的經驗。由於高傳勝在成長過程中對空氣污染有切身體會,加上對能源安全議題的關注,讓他決定投入再生能源占比最高的風電產業。而當沃旭進駐臺灣時,高傳勝選擇把握這個機會。

從高傳勝成為沃旭的第二號員工開始,僅經過8年,沃旭已然成長為近200名員工的企業。高傳勝說明,公司擁有自己的風場規劃部門、風機維護部門,也有鳥類、魚類、水下聲學的研究專家,是充滿多樣性與彈性的團隊。除了提供平臺讓各個職位上的夥伴能充分交流和溝通,員工個人也有輪調和流動的機制。

在公司的協作和高傳勝的帶領下,沃旭的理念和技術,逐漸在臺灣發揮更多影響力。2016年進入臺灣後,沃旭首先參與的便是接手苗栗外海示範風場128 MW的海洋風電,沃旭將數十年的離岸風電建置與運維專業技術與人才投入此案,攜手合資夥伴讓風場得以在2018年順利完成專案融資以及2019年完工併網發電(註一)。回憶這件指標性的工程時,高傳勝說道,「如果示範風場不成功,就沒有後面的政策推動和發展,所以一定要幫忙示範風場的建置。」顯見其身先士卒的精神。

示範風場成功商轉後,經濟部能源署於2018年對已公布的36個潛力場址進行遴選與競標,經技術能力、財務能力,以及社會環境融合等綜合評比,沃旭獲配900 MW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以及920 MW大彰化溪南第二階段與西北離岸風場。其中,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於今年四月底完工併聯,920 MW的案場也正在興建中。沃旭在臺灣運維和建置的離岸風場容量達2 GW,建置超過130座風機,佔臺灣海峽風機總數一半以上。

 

離岸風電的規劃,不僅限於海上

政府公告潛力場址時,沃旭是最早起步的開發商,因此當時有較多選擇,而他們最終選擇較靠彰化外海遠岸的區域。儘管離岸35-50公里的風場,建造與維運都要耗費更多時間和成本,但相對地,這些場址遠離沿岸區域以及繁忙的漁業航道,因此對海上活動的其他利害關係人或是沿岸環境影響最小。「要降低離岸風電對環境的衝擊,就要從規劃時期開始。」高傳勝篤定地說明。

要從無到有在臺灣打造風電產業,風場的全生命週期是高傳勝的著眼點。一個風場的落成,包含前期的開發建置,中期的營運,以及後期的風機除役,所有階段的供應商培育、技術建立提升、在地社群溝通合作、風電人才養成,乃至生態環境保護,都需要有全方位的考量和細緻的規畫。因此,在風電的政策尚未發展完全時,沃旭即向政府部會分享國外的實務經驗;在風場實際建置時,派駐臺灣的員工前往丹麥總部,進行風機維護與運作的訓練;在風機架設時,就考量25-30年後風機除役的問題,並承諾於風機屆齡退場時,撰寫環評報告書,積極為風場全生命週期與環境永續努力。

以產業共好的核心理念為本,延伸出的能量和行動,也在各個層面發揮作用。高傳勝分享,因地緣關係,沃旭與大葉大學展開合作,開設離岸風電學程,並提供教學與實習資源,落實人才培育;基礎教育面,則和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合作,藉由綠能教案「能源轉型-彰化真風神」,讓再生能源的知識深入彰化的國小教室內。

為了讓人文發展、綠能建設、海洋環境皆朝著永續的方向齊頭並進,風場開發的同時,沃旭也同步進行著減輕措施,並嘗試為生物多樣性做出更多努力。在海面上,沃旭培育的鯨豚觀察員在風機施工期間,負責監看週遭鯨豚出沒身影,避免工程噪音對海洋哺乳動物造成威脅;於海面下,則和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合作,進行珊瑚育生可行性研究(ReCoral by ØrstedTM),讓天然珊瑚在風機水下基礎結構著苗生長,並期望將此復育方式擴及更多海上風場。

臺灣西北部具有優異的風場建置條件,繼苗栗示範風場、大彰化離岸風場後,高傳勝透漏,沃旭仍積極開發其他區域風場。隨著運維船、碼頭、後線土地等設備陸續到位,臺灣西岸的風機還能提供更多、更穩定的再生能源。

在全球加速綠能發展,減少碳排放的前景下,沃旭的下個目標是成為全球首家實現淨零碳排的能源企業。如何活用人才、技術和國際局勢,讓下一個世代成為再生能源的世代,得從今時今日開始著手準備。

 


註釋

註一:與JERA、Seagull合資,於2019年共同完成。沃旭為最大股東,持股35%。

 


延伸資訊:

  1. 沃旭臺灣官方網站
  2. 離岸風力發電規劃場址容量分配作業要點|經濟部能源署
  3. 臺灣鯨豚觀察員制度|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Visited 283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