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Lady系列】夜鶯與玫瑰:你可能不知道的南丁格爾
■ 「提燈天使」的浪漫化形象或許太過鮮明,使得大家常常忽略南丁格爾的另一個身分—應用統計學者。她對公衛和統計的貢獻並不亞於護理。她是一個孤獨但堅強的女性,周旋在數據、政治與虛幻的名聲之間,但永不放棄自己的信念。
撰文 ∣ 張孟哲
在作家王爾德所寫的一篇童話故事〈夜鶯與玫瑰〉(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裡,夜鶯為了男孩的愛情犧牲生命,用刺插進自己的胸口,以鮮血換來了要送給女孩的紅玫瑰。這個故事最後以對於愛情的諷刺收尾,女孩選擇了大臣侄兒的珠寶,以鮮血染就的玫瑰則被扔到街上任人踐踏。然而,歷史上卻真實存在著另一隻夜鶯,為人們帶來祝福的玫瑰。那是一位有著美麗名字的女士------弗羅倫絲.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

「弗羅倫絲」這個名字來自她一八二○年出生的義大利城市,拉丁文的意思是「如花朵般綻放的自我」。她以三十三歲的年紀到克里米亞(Crimea)戰場上的英國軍醫院擔任護士長。由於泰晤士報記者的報導,三年後她載譽歸國,成了這場戰役中唯一的英雄人物。而她對於戰地病患的照顧,在詩人朗費羅(Henry Longfellow)詩句的渲染之下,使她得到了「夜裡提著燈的女士」這個稱號,從此成為護士的代表人物。不過,南丁格爾另一個較不為後世所知的身分,是一位應用統計學家,此一身分比身為護士拯救了更多的生命。
南丁格爾出身自富裕的家庭,所受的教育也開始於此。她的父親畢業於劍橋三一學院,主要的學術興趣在於古典學術和語言學。他同時是一位獨神派教徒(unitarian),對於女性受教權抱持著支持的態度。因此他教導南丁格爾音樂、歷史、拉丁文及希臘文,使她擁有比同時代的女性更高的教育程度,以及基礎的數學訓練。她很早就展現出數學方面的天份,甚至超越了父親。二十歲的時候,她對家人表達了想繼續學習數學的意願。這和她後來選擇的護士職業一樣不受到支持,但最終仍得以在每周二小時的家教中繼續學習。
南丁格爾的數學訓練包括了算術、代數和幾何學,它們來自不同的學習途徑:由他人習得的、自學的、或是經由非正式的學習管道。透過她父親與知識階層之間的連繫,她得以接觸維多利亞時代頂尖的科學家。在這樣的交流中,她對統計學及其應用方面的興趣開始萌芽。她大部份唸書的時間是在清晨、全家人還在睡夢中的時候,因為早餐過後的一整天她得忙於家中的事務。在那日復一日的孤獨時刻裡,她研讀了關於醫院和公衛相關的年鑑與統計學資料,在實際從事護理之前就已經具備醫事管理的專業知識。就像所有她試圖進行的事務一樣,她總是讓自己深陷其中,並且努力不懈。
在十九世紀初期,統計學(statistics)還是一門新興的學問。這個詞發源自德文,原本的意思是「關於事物狀態(state)的科學」。它初期的發展主要是出於對社會與人口的研究,包括國家總人口數、死亡率、犯罪率、結婚率、男女身高體重等等的普查,與伴隨大量資料而來的分析。透過數學分析的方式能夠客觀地去分類與量化不同的社會現象,這個現代社會學的常識在當時才剛剛被提出來。這樣的觀點,結合了由數學家和物理學家發展出來的機率理論,使得統計學逐漸被視為一種獨立的科學方法而受到研究。
出於牛頓物理學巨大成功的影響,當時研究社會的人們相信存在一種可以被稱之為「社會物理學」的新科學。南丁格爾本人也是這個概念的信仰者。對她來說,這同時是一種帶有宗教色彩的信仰。透過探索那些在背後掌控人類行動的法則,以及在理解之後對它們的調節,人類未來的發展是樂觀且充滿希望的。此般樂觀主義的態度,加上對人類有能力透過行動達到完美境界的終極信念,是她推展醫療改良行動時背後的驅動力。
南丁格爾的玫瑰:雞冠花圖

南丁格爾自己並不是統計理論的大師,她的貢獻主要在於圖形化的展示方面。出於對資料統計的結果會不受人重視的憂慮,她發展出一種色彩繽紛的圖表形式,讓數據能夠更加讓人印象深刻。這種圖表形式有時也被稱作「南丁格爾的玫瑰」,是一種圓形的直方圖。南丁格爾自己常暱稱這類圖為雞冠花圖(coxcomb),並且用以表達軍醫院季節性的死亡率,對象是那些不太能理解傳統統計報表的公務人員。她的方法打動了當時的高層,包括軍方人士和維多利亞女王本人,於是醫事改良的提案才得到支持。
因為統計學的應用,南丁格爾對發生在克里米亞戰場上的醫療問題有了新的理解。她發現公共衛生條件的惡劣是致死的主要原因,而非一般認為的食物與醫藥資源短缺。在她的提案之下,英國公共衛生委員會抵達了土耳其。他們疏通了排水道、移除水源附近的動物屍體以及改善了通風情況,而士兵的死亡率幾乎立刻由百分之五十二下降到百分之二○。因為這段經歷,此後她也多次參與了軍事醫療的改善工作。
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南丁格爾是美國政府軍事醫療方面的顧問。她也應英國軍方的要求擔任加拿大軍事醫療顧問,成果包括得出「雪橇運送的平均速度」和計算「運送病患穿過加拿大廣大的腹地所需的時間」。南丁格爾曾經對印度的公共衛生情形作了廣泛的統計學研究,是印度醫療照護與公共健康服務的改良方面的主導者。她成功地遊說了在印度成立皇家委員會,在十年之間使得士兵的死亡率由千分之六九下降至千分之十八。經由她的努力,在醫療和公共衛生的實務上有了系統性的改善。
一八五九年,南丁格爾獲選為英國皇家統計學會(RSS)首位的女性成員,之後更成為了美國統計協會(ASA)榮譽會員,她同時也擁有來自各方面的名聲與榮耀。然而對她來說,這一生中最重要的也許不是榮譽、不是愛情(她終身未婚),而是一種她自稱因為神的召喚所產生的使命感。由克里米亞戰場返回之後,她便飽受疾病之苦而長年臥病在床,甚至是間歇性的抑鬱,但這並未降低她對社會改良所貢獻的心力。
或許是作為護士的形象太過鮮明,人們對南丁格爾的認識經常侷限於在戰場上為病人無怨無悔地付出、一位聖徒般的人物。不過,隨著對她遺留下的文件的研究,有些記傳者描述了她更為深沉的一面。在推動各項行動時,南丁格爾經常運用政治性手腕,藉由本身的高知名度來讓人接受自己的意見,甚至稱得上是強橫地進行。而她在醫學方面的見解也並非總是正確的,比方說她對微生物感染致病理論的否定,就限制了醫事改良的改善空間。這些進一步的研究讓她不再是身著白衣的天使,卻更像一個有著血肉之軀、努力實踐理念的人。
她最終以九十歲的高齡去世。家屬婉拒了下葬在西敏寺的提議,將她和父母親合葬在同一間教堂。她的遺願是喪禮要盡可能簡單地舉行,但是卻落空了,因為到場致哀的人群塞滿了墳場旁的庭院。對這隻夜鶯來說,也許默默地死去是最恰當的方式,但那些收到玫瑰的人們卻是永遠不會忘記牠的。
(本文作者為國立交通大學電控工程研究所碩士,家有前任白衣天使一枚,聽說白衣天使會上網看兒子寫的文章)
延伸閱讀:英國南丁格爾博物館、Florence Nightingale: The passionate statistician(ScienceNews)、Nightingale on Quetelet by Marion Diamond and Mervyn Stone.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1981)
責任編輯:MissZoe
南丁格爾好酷:)
真的是長知識~
也更顯得這位兼具智慧與愛心女士的偉大
I like it.
While searching the history and background of Florence Nightingale, I found your article by accident. It is really impressive. It made me want to know about statistics.
偉人往往會被神化 或者在生前死後有大量傳說 提燈天使是其一 早年有南丁格爾研究者指出 之所以深夜巡房 是為了查看護士們有沒有與病人鬼混
"她大部份唸書的時間是在清晨、全家人還在睡夢中的時候,因為早餐過後的一整天她得忙於家中的事務。"
"在那日復一日的孤獨時刻裡,........她總是讓自己深陷其中,並且努力不懈。"
對於一個無法忘情於自己有興趣之事物但卻需負擔家中重擔的職業婦女,真的太瞭解這兩句話在真實生活的含意!
不管身邊瑣事多或少,追尋興趣的路常常是孤獨的,因為能夠傾心分享的機會總是可遇不可求。
by the way,應付機器人還真有些麻煩。
沒想到從小聽到大的南丁格爾,有這樣令人印象深刻、活生生的另外幾種面貌,更精彩的版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