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捕捉歡樂時刻的相機?
撰文/David Pogue|譯者/鍾樹人
轉載自《科學人》2018年6月第196期
這台輕薄短小的相機Google Clips,大概是兩片蘇打餅乾疊起來的大小。你可以把它放在任何地方,或是夾在任何物品上。這台相機一旦開機就會拍照,你不用按按鈕或設定自拍定時器。它會根據Google的人工智慧(AI)演算法,決定何時按下快門。
Google Clips的立意良善,它為目標客群(孩童家長與寵物主人)解決了一些存在已久的問題。
首先,如果你是孩童家長或寵物主人,可能從未出現在自己拍攝的照片裡,因為你總握著相機。第二,不管孩童正在做什麼可愛的事,通常會在你掏出手機的那一刻停止動作;他們因手機而分心,或是感到難為情。但Google Clips不會遭遇這些問題,因為它並不顯眼,而且你也不會拿著它逼近孩童。
實際上,我猜Google Clips可能會失敗。比起一些智慧型手機的內建相機,這台相機並不教人動心,要價250美元卻只有一招,有點昂貴。但它的核心概念:讓AI當攝影師,倒是滿吸引人的。
AI並非渾然天成,必須設定程式、受人指導。換句話說,構成好照片的條件不是由AI決定,而是提供知識的攝影專家,以及完成這一切的程式設計師。
Google Clips裡的一些AI決策顯而易見。它會尋找有人活動的場景、偏愛熟悉的對象(即常出現在鏡頭前的那些人);有東西擋住鏡頭時(例如你的手指或好動寶寶的手),它就不會捕捉影像;它會挑選光線良好的時機,當目標距離1~2.5公尺,它就能拍出最佳照片。
但接下來要談的事就比較複雜:這台相機的設計是在人臉出現高興表情時捕捉影像,要是表現出悲傷、生氣、想睡、無聊或正在哭,則通常不會拍攝。
不幸的是,這條AI規則排除了一堆很棒的畫面。事實上,孩童生活有許多微小卻值得記錄的悲歡時刻,儘管他們會嚎啕大哭一陣,例如冰淇淋掉到地上、小狗太活潑而舔了臉頰、喜感小丑嚇到他們。
Google意識到這個問題,打算增加一項新的偏好設定:讓相機觀察臉部表情的「改變」。現在,Google Clips對歡樂時刻的偏好,更容易強化我們已加諸在生活上的兩片快樂濾鏡。
第一片濾鏡是,我們在拍攝照片時,就已經自行挑選畫面。多數時刻,大部份人只記錄宴會或旅行這類生活歡樂。你的相簿裡可能鮮少有你和配偶吵架、因工作感到沮喪,或是受傷而痛苦的影像。
第二片則是,我們選擇把哪些影像放上網路時,又編排了一次。在這個時刻,關於我們的生活有多麼精采,我們不只欺騙自己,顯然還想向「跟隨者」描繪美好生活的畫面。我們成為品牌大使,推銷自己認定完美無瑕的生活。
多項研究顯示,所有這些快樂濾鏡的效果會讓社群媒體上的其他人沮喪,內心會浮現「臉書嫉妒」。
你是否開始懷疑人們為什麼要拍攝相片或影片?這些行為的目的是什麼?不管歡樂或悲傷,忠實記錄自己的生活?還是只讓光鮮時刻永誌長存,黯淡事物則退出視野、甚至遺忘,這樣做有錯嗎?
要回答這些問題,可能要問有誰觀看你的相簿?多年後的自己、後代子孫,或是臉書上的朋友。這些問題沒有正確答案。我們依照各種理由拍攝照片並編排,或者乾脆不拍。如果Google Clips讓人們更清楚看待這些問題,它的問世就不會是毫無價值。
(本文由教育部補助「AI報報─AI科普推廣計畫」取得網路轉載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