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當公式成為現在進行式──訪林風教授

分享至

●11/2 林風老師主講:「Data-Driven Anomaly Detection & Prediction」鎖定CASE直播

林老師提供

採訪、撰文/劉羽芯

林風2001年於交通大學博士班畢業,現為國立臺灣大學特聘教授,他描述,原先存在於紙筆之間機率理論、數學模型,經過推導運算之後產生的模型,小如個人口袋裡的個人通訊設備,大至行動網路的系統行為,均可由經由這些模型來評估其效能。可以應用到平時生活當中的各個層面,他深受吸引,而投入研究領域當中。也從此看待平日事務的眼光有了不同。林風在學術上的成就獲得肯定,而獲得許多獎項,例如,曾獲選為IEEE(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通訊領域亞洲區最傑出年輕學者。但即便是這樣的他,也曾經有過困久,研究碰壁的經驗,他以自己的經驗建議同學面對困難,「保持平常心,務實解決問題」——那是他走過大大小小的關卡,最平凡的秘訣。

●解密轉動日常的數據

林風的研究專長為個人通訊網路設計,以及大型系統評估,他解釋,雖然乍聽之下對一般人來說或許是陌生的科學名詞,但是其實日常生活中系統預測與評估的應用相當廣泛。舉例來說,一般人在開車的時候會產生大大小小的數據,如轉動方向盤的速度、引擎旋轉的速度、轉彎的方式,甚至是按煞車速度的快慢,這些微小的數字只要經過妥善的測量、搜集以及分析,就可以創造出許多原先難以想像的可能性。例如可以探測出駕駛個人的精神狀況、疲憊程度,在駕駛精專注力不佳時發出提醒。或者在車輛遭到偷竊時,探測出司機的行為模式改變,達到防盜的效果,甚至是評估駕駛人行為優良與否,做為促進公眾安全政策的參考依據。

林風描述自己的研究範疇是「任何只要會隨時間改變的行為。」妥善的數據分析,應用的領域無遠佛屆他說。

●無心插柳柳成秧:林風・phone

林風的英文名字是phone,剛好是手機(phone)的英文,而好巧不巧,他也正好踏入個人通訊網絡研究領域。林風表示,其實英文姓名是大一剛入學的時候取的,當時並未多想,無心的選擇,沒想到後來竟與生涯走向形成有趣的對仗。林風就讀研究所時,時值1995、1996年,恰好是行動網路竄起之際,他也順應時代潮流選擇了相關領域的研究室。一路鑽研至今。談及在學術的道路上對他影響最多的,印象最深刻的老師,林風的回答毫不猶豫,那正是他博士班時期的指導教授。林風回憶,他的指導島教授是一位相當有耐心的學者,帶著整個lab(實驗室)受訓,學習C++(物件導向程式語言)。當時的指導教授引領他近入了學術的殿堂,而他耐心、仔細的教學風格也影響他至今,一步步仔細講解,希望可以照顧到學生的需求,讓學生們理解授課內容,比起進度超前更為重要。

●個人通訊網路設計分析,伴隨著五零、六零年代爵士樂

林風自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畢業,接著進入交大資工所攻讀博士學位,現則為台大資工教授,生涯熱忱始終如一。林風描述,雖然看似一直待在相同的學門,但是新的技術不斷推陳出新,例如近幾年相當熱門的AI技術、機器學習等等,「一直都在學習不一樣的東西。」林風說。「以前課堂上面學到的那些機率論、數學模型,可以應用在非常普通的事情上面,是很吸引我的。」理解到自己的知識,可以轉化為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可能,進而對公共福祉做出貢獻,是他學術生涯上的重要動力。「我現在幾乎腦子裡面無時不刻都在想那些事情。」林風語帶笑意的說,由於大半的時間都在實驗室裡度過,研究工作佔了生活的極大部分,平時觀察各種東西,幾乎都會聯想到研究上的應用,在腦中化為各式各樣的函數線條。問及老師平時的休閒興趣,「聽聽音樂吧。」林風回答,停頓了一會兒說道:「雖然說是休閒活動……不過其實還是在工作吧,就是一邊聽聽音樂,但是手邊還是在做其他工作。」林風表示自己特別喜歡五零、六零年代的爵士音樂,一邊工作一邊播放,雖然手邊做的是一樣的事情,但是似乎氛圍就變得不一樣了一些,個人通訊網路設計分析,搭配五零、六零年代爵士樂服用,是平常微小,但是卻不可或缺的小確幸。

●保持平常心,務實解決問題

林風獲選為2017 IEEE Fellow,並曾經在2007年從IEEE七萬多個會員中脫穎而出,獲選為當屆通訊領域亞洲最傑出年輕學者,而翻開林風的個人網站,台大傅斯年獎、科技部傑出研究獎,傑出電機工程教授獎……等,是台灣電腦資通訊領域的優秀學者。林風提到,其實研究過程當中碰到大大小小的困難、進度不如預期,程式碼跑不出結果都是相當常見的狀況,這是從事學術工作要面對的必然。「得不斷的debug(修改程式碼錯誤)。」林風說。面對困難,其實並沒有什麼特殊的秘方,多找學長姊或同儕以及指導教授討論,翻翻參考文獻,平常心面對犯錯的過程,漸漸問題自然會一步步解決,是他從研究生到學者,一路走來的心得。

(本文為教育部「人工智慧技術及應用人才培育計畫」成果內容)

(Visited 67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