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態】鯨豚生殖策略 (下)

分享至

出現在英屬哥倫比亞外海的五隻南方型的虎鯨。(圖片來源:Winky@flicker.com (CC BY 2.0))
出現在英屬哥倫比亞外海的五隻南方型的虎鯨。(圖片來源:Winky@flicker.com (CC BY 2.0))

撰文|陳瑩

上集裡、我們討論到虎鯨和領航鯨等以母系血緣為中心集結生活的鯨豚種類也有明顯的性別二型性(sexual dimorphism)現象、但卻不像是其他哺乳動物裡「大體型雄性在打鬥時比較佔上風,因此有較大機會可獨佔雌性交配權」這個脈絡下的性擇(sexual selection)結果。

壯丁的存在價值?
有學者認為,虎鯨族群內的雌雄性體型的差異,可能是因為大型的個體能夠增進族群圍捕獵物成功率;或是在面臨天敵威脅時,可提供保護群內婦幼血親的社會功能等等親擇(kin selection) 演化作用力,促使虎鯨演化出雄鯨體型明顯大於雌鯨體型的現象。

可是,除非雄鯨體型大小是受到性聯遺傳控制的個體特徵,否則大體型有助於取得較多食物資源並保障族群安全的觀點,將無法解釋為何同樣有參與打獵和禦敵工作的雌性虎鯨體型較小。再退一步說,就算鯨豚體型大小真的是受到性聯遺傳控制的個體特徵,大體型的雄鯨在追捕獵物,以及在保護母姐妹上效率比較好,那麼對於家族來說男丁應該是多多益善。可是事實上,領航鯨和虎鯨族群裡,多是女多男少的景象。

母系族群裡之所以會女多男少,也許是因為雌鯨養育雄性幼鯨需投注較高生殖成本的緣故。首先在已知的案例裡,男寶寶斷奶時間比女寶寶晚、男孩性成熟的年齡比女孩晚、但是雄鯨壽命又比雌鯨短。最後再加上雄鯨體型大食量大的關係,在家族裡無疑是個「吃貨」的角色。但即使養兒代價比天高,母鯨還是會咬著牙把兒子養到高人一等。幾年前一篇發表在遺傳學期刊(Journal of Heredity)上的研究顯示,體型大的雄性虎鯨比體型小的有更高的生殖成功率。雖然目前沒有直接的觀察紀錄,也沒有行為實驗證實,但是不難想像當兩個以

上的家族相遇時,肉食的女孩們一眼就追到他群裡最高、最壯,有點靦腆的那個小哥(或大叔)身上,然後想像著未來可以生出和他一樣又高又壯的兒子,還有兒子受到其他女孩們的熱烈追求的樣子。

如果這樣的推論聽起還算合理的話,那麼我們可以說領航鯨和虎鯨的生殖策略,大致符合生物統計學家費雪(Sir Ronald Aylmer Fisher, 1890─1962)提出的失控選擇(runaway selection)以及性感兒子論(sexy son hypothesis);屬於上集裡提到的雄性生殖策略裡的第三種「配合雌性交配偏好」這個類型。只是在領航鯨和虎鯨的例子裡,與其說是雄鯨為了延續自身基因的生殖策略,不如說是整個家族為了延續自身基因的生殖策略。 有的鯨豚種類的雄性會在交配季節時發出各種不同的鳴叫聲,被認為是吸引雌性一親芳澤的方式。雖然目前尚無實際的研究結果顯示歌藝超群的鯨豚有較高的生殖成功率,但如果真是如此,也算是這個策略的應用範疇裡。

那…人類男性呢?
如果要拿前述幾種鯨豚的生殖策略和人類做個簡單的對比的話,首先人類男性在基本的生理解剖設定上,就不像是港灣鼠海豚或露脊鯨等以精子競爭為主戰場的種類。像是人類男性的睪丸不大、造精速度有限、人類男性的體型大致上比女性還要高大等等。如果讀者們認同人類男性在先天個性上就是比較霸道,喜歡逞兇鬥狠、那麼確實有點傾向「強勢掌控女性資源」,這個在哺乳動物裡算是相當普遍的生殖策略。但是如果只要能夠光用外力擊退其他雄性就可以得到交配權,似乎無法解釋為何人類男性「需要」一具在靈長類動物裡來說數一數二雄偉的陽具。前年一篇發表於美國科學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研究指出,對人類女性而言,較大的陽具和較高的身高在評判男性吸引力上有幾乎相同的正面效果。顯示人類男性的諸多性徵,也許是受到雌性偏好為主的性擇壓力演化出來的結果。

各國男性陰莖長度地圖。同一顏色表示大小相似。好奇各色所代表的尺度的朋友們,請洽維基百科。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各國男性陰莖長度地圖。同一顏色表示大小相似。好奇各色所代表的尺度的朋友們,請洽維基百科。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但是請大家不要忘記這是再簡化不過的表面分析而已。想想人類世界中的社會文化如此多元,案情絕對沒有這麼單純。坊間關於人類性擇演化的科普書籍數多如麻,有興趣了解更多的讀者們,不妨走一趟書店或圖書館獵書去吧。

參考資料:
1. Boness, D., Clapham, P. J., & Mesnick, S. L. (2009). Life history and reproductive strategies. Pages 278–324. In: Hoelzel A. R. ed. Marine Mammal Biology: An Evolutionary Approach. John Wiley & Sons.
2. Ford, M. J., et al. (2011). Inferred paternity and male reproductive success in a killer whale (Orcinus orca) population. Journal of Heredity, 102: 537–553.
3. Heimlich-Boran, J. R. (1993). Social organisation of the short-finned pilot whale, Globicephala macrorhynchu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comparative social ecology of delphinids. PhD thesis, Department of Zo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4. Kasuya, T., & Marsh, H. (1984). Life histor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of the short-finned pilot whale, Globicephala macrorhynchus, off the Pacific coast of Japan. Pages 259–310. In Perrin, W. F., Brownell, R. L. J., & DeMaster, D. P. eds. Reproduction in Whales, Dolphins and Porpoises. Reports of the 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 Special Issue 6. 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
5. Mautz, B. S., Wong, B. B., Peters, R. A., & Jennions, M. D. (2013). Penis size interacts with body shape and height to influence male attractivenes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0: 6925–6930.
6. Perrin, W. F., & Reilly, S. B. (1984). Reproductive parameters of dolphins and small whales of the family Delphinidae. Pages 97–134. In Perrin, W. F., Brownell, R. L. J., & DeMaster, D. P. eds. Reproduction in Whales, Dolphins and Porpoises. Reports of the 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 Special Issue 6. 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
7. Ralls, K., & S. Mensnick. (2009). Sexual dimorphism. Pages 1005–1011. In: Perrin, W. F., Würsig, B. & Thewissen, J. G. M., eds. Encyclopedia of Marine Mammals. Second Edition. Academic Press.
8. Schaeff, C. M. (2007). Courtship and mating behavior. Pages 349–370. In: Miller, D. L., ed. 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Phylogeny of Cetacea (Whales, Dolphins and Porpoises). Science Publishers.

--
作者:陳瑩 臺大生態與演化生物學碩士、現於英國德倫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醫學研究所就讀博士班、以海洋哺乳動物族群遺傳學為論文研究主題。現為科教中心特約寫手,從事科普文章寫作。

 

加入好友

(Visited 145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