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腦特區】我聽「大腦、演化與學習」演講有心得─第三講(2012/04/21)

分享至

部落格留心得,精美好禮送給你 !

光聽演講還不夠!聽完各場演講,您是否有任何心得、想法想要與人分享?其實,書寫的過程本身,就是一連串的資料辨識與思考延伸,不但可以刺激人觸類旁通,提升個人的資訊敏感度,更是最便利的腦力活化鍛鍊。因此,除了專心聽講之外,CASE更鼓勵大家邊聽講邊作筆記。即日起,只要參加「動腦之我聽演講有心得」的活動,就有機會拿到CASE的獨家好禮!

參加辦法:各場演講結束後,科教中心將於中心部落格(CASE PRESS)上刊登主題為「我聽大腦、演化與學習演講有心得─第n講」的文章,至少用300字表達您聽講的心得感想,回應於此篇文章下方,並留下您的名字〈可以是筆名或綽號〉與常用的email,以便我們與您聯繫。

參加獎勵:前三位留下心得的人,臺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將贈送經典馬克杯一個。其他有留下心得的人亦可獲得中心精美小禮乙份!送完為止,行動要快以免向隅喔!

CASE PRESS獨家好禮─經典馬克杯!

學習記憶的神經生物基礎

講者:梁庚辰教授

內容簡介:人類的智慧從何而來?英國經驗主義學者認為智慧乃後天習得。心理學者承襲這樣的思惟,強調後天經驗可以形塑人類的智慧,宛如在空白泥版上刻畫出痕跡。在本場演講中,梁教授將帶我們探索後天學習如何改變人類的神經系統,而在腦中留下記憶的痕跡。他會介紹幾個二十世紀極為關鍵的行為神經科學實驗,一方面顯示支持經驗主義與海伯法則的科學證據,二方面也讓我們對教育懷抱希望:只要人肯學,他的神經系統就可能改變而有所收穫。

--

請於本文下方直接回覆您本次的聽講心得吧!?
(Visited 127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7 thoughts on “【動腦特區】我聽「大腦、演化與學習」演講有心得─第三講(2012/04/21)

  • 2012 年 04 月 21 日 at 17:16:18
    Permalink

    其實來台大快兩年了,深深覺得有入寶山的感覺,幾乎哪個領域的知識與記憶都可以在台大找到蛛絲馬跡,而關於許多人都共同有興趣的心理學,台大也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實在是相當值得高興。
    其實本人現在在修普通心理學,所以對於今天的題目本以為會有比較深的掌握,然而梁教授深入淺出的演講從哲學出發,以本身浸淫多年的研究收尾,委實有不愧為名師之感,許多在念書時匆匆帶過的知識就這樣串成一線,目的終歸是要探究那個黑箱--那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心理狀態。其實當初就是衝著梁教授的大號而來的,雖然是坐在視聽教室,看他滔滔不絕地講笛卡兒、霍布斯...實在是讓人熱血沸騰,因為到頭來所有的線索都串在一起了,科學源自於哲學,又由哲學分家,在實證主義的精神下具有實用性,所以研究科學,很多時候會化約到哲學的層次,然後古今的知識累積造就了現今人類智慧的繁盛,殊途同歸。
    回到演講內容,對我幫助最大的應該是刺激與學習的關係吧,許多時候明明知道剛教完的時候讀書效率最好,但瑣事與惰性總會讓人到考前才念,聽此一講往後一定要實施今日事今日畢,當周的事情當周解決最是省力。又睡眠與適時的放鬆對學習的影響不容小覷,可以提醒一下自己與愛開夜車的同學。
    真的很高興今天能目睹大師風采,希望不論景氣如何,CASE還是會持續下去,十年後的我有機會一定再來聽!!!

    Reply
  • 2012 年 04 月 21 日 at 18:58:59
    Permalink

    感謝台大舉辦這麼細緻又有深度的講演,讓我們這些後生晚輩在短短的時間裡,能吸收很多知識,也開啟我們對講演後內容的進一步延伸探索。
    這一系列「大腦、演化與學習」的講座,有許多都是針對大腦神經與學習做探討,從謝豐舟醫師的從神經演化做開場講座;還有第二場周立泰老師提到關於心理疾病患者的臨床學習表徵;到今天梁老師則是將哲學與神經結合在一起探討學習的主題。都讓我非常驚異人腦的演化與結構,對我們有這麼特別的功能與影響,而大腦本身是具有可塑性也是可再學習的。正常情況下,無論是哪一個年齡層,只要願意且持續學習,大腦永遠都可以做好準備也足夠我們使用。
    相反的我們也必須好好保護與照顧自己的大腦,必須要有充足的睡眠、均衡的營養、適當的運動、友善的環境,才能讓我們用進廢退的大腦隨時保持彈性和靈活,並找出自己適情適性的潛力。

    Reply
  • 2012 年 04 月 21 日 at 19:18:49
    Permalink

    從宜蘭到台北,只為了這聽一場演講,真的是不虛此行!
    聽完這場演講,真的受益良多!這場演講讓我知道,學習,記憶,都需要靠專注、興趣、目標,有這些動力才能記的牢,記的久,精神不濟石時,最好先休息,如果在這時候讀書,效率不會好反而會更差!另外,睡眠也是很重要的!透過這場演講,讓我更加了解我腦袋裡,關於記憶方面的事,需要透過許多的刺激,不可荒廢,否則就會退化!
    後天學習是很重要,而且要活到老學到老,
    更讓我驚訝的是,壓力竟有助於學習記憶,看來太懶散也是不行的!
    今天真的很充實,坐在設備良好的會議室中,聽著豐富內容的演講,我相信我可以將今天的內容,深深的記在腦中,因為腦中受到許許多多的強烈刺激,所以不會那麼容易忘記的!

    Reply
  • 2012 年 04 月 21 日 at 19:37:32
    Permalink

    這次講座是有關神經和記憶的,我覺得這次的題目很有趣,可以對大腦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所以才來參加,結果內容也真的很棒,台大這次的活動讓我學習到很多知識,可以學到關於大腦的構造和有關學習的構造。
    大腦許多神經都是不斷刺激才會用到,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它的彈性,適當的睡眠和壓力反而可以讓學習更好,而假如有刺激的話還會讓原本很弱的連結變強,縱然我們不可能和古人一樣懸樑刺股,但是我們可以控制自己讀書時的心情,專心讀書1小時,比不認真讀書n小時都有效,要是時常不用大腦反而有可能退化,所以一定要活到老學到老!

    Reply
  • 2012 年 04 月 21 日 at 23:09:52
    Permalink

    以前參加講座,都想著聽完演講就好,後面的QA通常無味,而CAS已經很精彩的演講之後的QA,卻總能更上一層。

    今天我的提問單上的問題,雖然沒有被提到,但很想跟大家分享,關於大腦的學習,我們常說"四肢發達 頭腦簡單",好像是說運動細胞好的人,功課就不會太好,但我卻不這麼認為,至少以我自己為例,在當年一試定終生的聯考時代,如果不是那些體育課跟打球時光,根本念不下書吧。已經有許多實驗及證明顯示,運動有益思考及腦神經的刺激,運動之後的學習效率甚至會更好,今天老師提到迷走神經刺激的那個段落,提到了一些於此有關的重點,可惜的是,想要請老師多說一點的時候,四點半就默默的到了。延伸我自己的教學領域,藝術課程的學習是否也能同理可證呢?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令人遺憾的是在台灣目前扭曲的教育環境中,藝能科目跟體育課是被犧牲的第一順位,十年教改,並沒有改善,接下來的12年國教,也不會更好(無言)。於是,我想起今天提問學生的一個問題,她問如何可以刺激腦部運作,增進學習效果,如果是我,我就會說,去跑跑步、游游泳吧。

    然後,想起上周關於語言學習的課程,大家都問幾時讓孩子開始學英文好呢?也許改問幾時開始讓孩子上游泳班會不會更對一點,如果我們在意的是學習的起跑點。而如同今天老師的結論,優勢環境的意義是讓他要的時候可以有,想的時候可以到,這已經是最好的刺激了,幾時開始甚麼,也許就不是重點了。

    Reply
  • 2012 年 04 月 22 日 at 14:50:38
    Permalink

    其實這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本來是陪同學一起到台大去發問卷。沒想到同學忽然提議要去聽這次的講座,我就「捨命陪君子」硬著頭皮去聽了。這次的主題我也有些興趣,所以我覺得也不會感得很無聊。
    從教授深入淺出的講述中,哇!我發現原來我沒有離我的認知太遠。學習和記憶之間存在的神祕關係。從洛克和笛卡爾之間的哲學爭辯,到現今科學的精確數據。的確,關於學習與記憶的問題一直以來,就是不斷引發哲學家和科學家探究的問題。更深一層的是「智慧」究竟從何而來,雖然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大腦的組成,我們的人格、思慮,乃至一切情緒都來自我們的大腦,而大腦更是決定我們之所以為人的重大關鍵。
    其次從支持經驗與海伯法則的科學證據中得到啟發。原來學習與記憶中有著如此奇特的連結,也解開我對於失憶與PTSD的疑問,就是未什麼有些是我們老是容易忘記,而有些卻忘也忘不掉。
    也讓我明白,只要人肯學神經系統就有機會改變而有所收穫。教授在Q&A時也提到要正向面對壓力,是令我印象最深刻之處,原來這看似老生常談的話,是有著科學的力證。著實令我收穫滿滿。

    Reply
  • 2012 年 04 月 22 日 at 21:23:30
    Permalink

    今天是本期的第三講,由梁庚辰老師主講,之前就有參加過梁教授主辦的智慧巡禮,在那場活動中,教授扮演的都是主持人的腳色,今天第一次聽到梁教授當講者,深深覺得教授是一位學識淵博,而且接觸很多領域又風度不凡的專家學者。
    在演講一開始的時候,驚覺老師帶來的知識密度跟強度真是豐富,先是提到了哲學的領域,再來就慢慢進入了神經科學的領域,知道老師是心理學的專家,想不到對於哲學與科學也有非常深入的研究,這更提醒著我們不能只專注在某一領域上,而是要多方面的去發展,注重跨領域的思維。記憶到底在哪裡?在這此演講中學到很多,不僅是知識層面的內容,也有很多價值觀值得思考。有時候壓力不一定不好,活到老確實可以學到老,記憶不單屬於一個腦區控管等觀念與想法。最讓我想分享的是:小老鼠所處的優渥環境能讓他們的神經認知發展更好,但是讓我反思到,對於環境不利的家庭,比較弱勢或者偏遠鄉村地方的人,沒有如此豐富的資訊環境,更沒有像台北市有CASE以及多個單位舉辦各種演講,這種城鄉差距所帶來的環境影響,更是值得深思的部分。

    Reply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