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腦特區】我聽「大腦、演化與學習」演講有心得─第六講(2012/05/26)

分享至

部落格留心得,精美好禮送給你 !

光聽演講還不夠!聽完各場演講,您是否有任何心得、想法想要與人分享?其實,書寫的過程本身,就是一連串的資料辨識與思考延伸,不但可以刺激人觸類旁通,提升個人的資訊敏感度,更是最便利的腦力活化鍛鍊。因此,除了專心聽講之外,CASE更鼓勵大家邊聽講邊作筆記。即日起,只要參加「動腦之我聽演講有心得」的活動,就有機會拿到CASE的獨家好禮!

參加辦法:各場演講結束後,科教中心將於中心部落格(CASE PRESS)上刊登主題為「我聽大腦、演化與學習演講有心得─第n講」的文章,至少用300字表達您聽講的心得感想,回應於此篇文章下方,並留下您的名字〈可以是筆名或綽號〉與常用的email,以便我們與您聯繫。

參加獎勵:前三位留下心得的人,臺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將贈送經典馬克杯一個。其他有留下心得的人亦可獲得中心精美小禮乙份!送完為止,行動要快以免向隅喔!

CASE PRESS獨家好禮─經典馬克杯!

箱子裡的過去:談人類的記憶系統

講者:胡志偉教授

內容簡介:你是否曾經把一件往事的點滴妥善整理後,裝箱保存在某個角落,等待某一天再打開來回味?對您而言,那可能是習慣、品味與珍惜,但對於罹患健忘症的傑諾米來說,卻是證明他生存的證據與對生活的記憶。人類的大腦遠比一個「大箱子」複雜許多,在本場演講裡,專長研究認知心理學的胡教授將從幾個與記憶有關的疾病案例談起,帶我們探索人類如何將記憶分別儲存在不同的系統中,這些系統所負擔的功能為何,而系統之間的訊息又是如何流動與傳遞。
--

請於本文下方直接回覆您本次的聽講心得吧!?
(Visited 51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5 thoughts on “【動腦特區】我聽「大腦、演化與學習」演講有心得─第六講(2012/05/26)

  • 2012 年 05 月 26 日 at 18:58:49
    Permalink

    今天到台大聽到心理系胡志偉教授的講演─「從記憶到語言學習:打開大腦的黑盒子」。開始是失憶症個案Jerome-1的影片,描述一位正值人生最精華的青年,因腦微血管破裂失去了海馬迴的記憶功能,每天必須靠紙本記錄、錄音機、便條紙才能記錄一整天的生活情況,一般人看似反射性的記憶,對他們來說都相當不容易,最終克服疾病給他的障礙,訓練自己成為能夠自力更生的人。從另一面來看我們也都該感謝這些人,讓我們在科學領域上更往前邁進一大步。
    還說明「記憶」至少包含了運作的階段:訊息儲存、訊息儲存及訊息提取。人腦的儲存記憶與電腦是類似的。並且分享一些心理學上經典偉大的實驗…
    我想除了意料之外的疾病,讓我們有機會成為失憶症病人外,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是可以多訓練自己的組織能力,學習多元多樣多感官的記憶方法,加上有恆心的運動,應該都可以延長腦部的記憶系統。

    Reply
  • 2012 年 05 月 26 日 at 21:53:29
    Permalink

    今天真的收穫很多。
    第一次聽這類的演講,原以為會很艱深導致聽不懂,沒想到胡教授不僅ppt做得很棒,重要的部分用紅字提醒,內容也引人入勝。教授的開場白說得很好:人類之所以可以規畫未來,就是因為我們擁有過去。
    一開始先放了一小段影片讓我們大致了解大腦的基本構造,比起課本的平面,立體的影像可以讓人比較清楚和了解。然後從病人Jerome海馬迴受損喪失短期記憶的個案切入今天的主題-記憶。從心理學研究得一路發展、和科學的關係談到各種和記憶有關的實驗。搭配著簡單的影片讓我對記憶多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原來記憶不只是記憶,而是一種建構式的回憶,有陳述記憶和程序記憶等分類,這些分別由大腦各種不分掌管,彼此同心協力,讓人類能面對生活大大小小的事情,其中程序記憶很特別,即使是海馬迴受傷的病人,依舊可以用程序記憶來學習一些活動,像是騎腳踏車或游泳。最淺的是感官記憶,乃是原始的感官形態,比較沒有意義的(應該是說沒有意識)的記憶。然後是工作記憶,也就是感官記憶被”注意到”的記憶,可以匯集各種資訊並加以分析。最後是長期記憶。
    原來,我們以為的記憶,其實只是在建構一段我們心目中自以為的過去。記憶的神祕藉由這次的演講讓我得以一窺它的部分面容。

    Reply
  • 2012 年 05 月 26 日 at 23:54:54
    Permalink

    「明日是昨日的累積」,學業上所學的知識、生活中的生活點滴、互動中與人他共創的笑顏,人之所以能在未來中開創出嶄新的一天,都源自於過去所累積的「記憶」,以「記憶」為基礎,才能使生命的每一天都是燦爛的。
    但有時現實是殘酷的,當他人在回味一天燦爛的記憶碎片時,Jerome的記憶卻不堪時間的摧殘,不斷地的崩毀而無法累積,只因中風造成的海馬迴受損,使他的人生徹底改變,教授所提的這短起記憶喪失的個案,也使我們更加了解記憶之舉足輕重,及記憶所扮演的角色。「記憶」就像就如同一只文件,大腦是我們的抽屜,越新的記憶便置越上層,但越下層的記憶便要持續整理才能充新浮現。
    就如同教授所提及的Ebbinghaus的實驗,藉由「無意義音節」的學習,發現人在仔細學習後,下次學習仍能保有60%的記憶,且愈學習記憶連接就愈高,有如古人所云之「溫故知新」,即便是海馬迴受損的Jerome,都能藉由「程序記憶」不斷學習,開啟他的另一扇窗,那身為正常人的我們又有何不可,正值學生階段的我,這便是不可或缺的技能。
    但「學習」並非毫無規律地胡亂「記憶」,所謂的「工作記憶」的形成便是最佐證,藉由其他形式的扶佐,將亂雜無章的記憶重新歸類整理,使其更容易記取,成為長期記憶,讓學習更加容易。

    Reply
  • 2012 年 05 月 27 日 at 09:41:14
    Permalink

    在同學的邀請下臨時決定參加了台大「大腦、演化與學習」系列講座。卻沒想到這卻已經是第六講了,真的感到非常的可惜。這次的演講令我受益良多,內容講述科學家們研究人類大腦記憶的個案、方法和理論。在教授的帶領下,原本以為會艱澀難懂的人類記憶系統變得和藹可親,其中最震撼我的是Ebbinghaus的嚴謹研究態度,他可以每天吃一樣的早午餐,重複如機器人般的每日固定行程,如此持續三年來探討人類的心理。其謹慎研究科學的態度真是令人欽佩。在演講中更在開頭提到科學的特性,其中「暫時真理」令我印象深刻,從前唸書總是說課本上寫的就是對的,卻沒想過這只是暫時真理,也許在闔上課本的那一刻,「真理」被推翻了也說不定,這也是我在學習時的盲點,感謝這堂演講不僅給了我魚,更教了我釣魚的方法,只是相見恨晚。

    Reply
  • 2012 年 05 月 27 日 at 13:27:29
    Permalink

    這是我第一次聽這一系列的演講,之前透過學校老師得知這項訊息就很想去聽,但礙於距離有點遠又擔心內容過於艱澀而作罷。但是今天聽完胡教授的演講後,我發現教授把這些內容都做了很詳細的整理,還有標出重點,並循序漸進按照易懂的順序為我們講解。我想最有趣的是許多心理學家所做的實驗,他們心思細膩的程度超乎我的想像,為了排除可能影響實驗的變因,做了很多努力,讓心理學的理論用很科學的方式驗證。
    人類的大腦是個複雜的工廠,而記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教授說回憶是一個建構過去的過程,這完全顛覆以往的認知,原來某些部分的記憶不一定是真實的,而會受到基模的影響,我想這場演講不但讓我更認識心理學,產生更濃厚的興趣,而且學習學者們做實驗認真的態度,還有我們容易因為刻板印象的基模而讓我們看不見事件的全貌,未來應該更小心。
    謝謝case辦了一系列如此有趣又受用的講座,還有教授深入淺出的講解,我真的獲益良多。

    Reply

發佈回覆給「Lesley」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