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腦特區】我聽「基因、遺傳與造化」演講有心得─第一講(2012/10/06)

分享至

部落格留心得,精美好禮送給你 !

光聽演講還不夠!聽完各場演講,您是否有任何心得、想法想要與人分享?其實,書寫的過程本身,就是一連串的資料辨識與思考延伸,不但可以刺激人觸類旁通,提升個人的資訊敏感度,更是最便利的腦力活化鍛鍊。因此,除了專心聽講之外,CASE更鼓勵大家邊聽講邊作筆記。即日起,只要參加「動腦之我聽演講有心得」的活動,就有機會拿到CASE的獨家好禮!

參加辦法:各場演講結束後,科教中心將於中心部落格(CASE PRESS)上刊登主題為「我聽基因、遺傳與造化演講有心得─第n講」的文章,至少用300字表達您聽講的心得感想,回應於此篇文章下方,並留下您的名字〈可以是筆名或綽號〉與常用的email,以便我們與您聯繫。

參加獎勵:前三位留下心得的人,臺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將贈送經典馬克杯一個。其他有留下心得的人亦可獲得中心精美小禮乙份!送完為止,行動要快以免向隅喔!

CASE PRESS獨家好禮─經典馬克杯!

綜觀基因與遺傳

講者:楊偉勛教授

內容簡介:十九世紀末,一位虔誠的神職人員在教堂花圃中,仔細端詳一株株高矮不齊的豌豆,他記錄著豌豆的不同性狀,在龐大又繁雜遺傳數據中整理出背後的數學規律,進而悟岀遺傳法則。他是我們今尊稱的遺傳學之父---孟德爾。直至35年後,所有榮耀終歸諸於他嚴謹的實驗成果,他以偉大科學家的身分名流青史,因為他不僅探索了遺傳的奇蹟,更開啟了遺傳學大門。

在本期首講中,楊醫師除帶領我們重返最初那片孕育生命法則搖籃的豌豆園,更將擔任領航者,摘錄本期大綱內容,揭開此一系列講座的序幕。想一窺本期精彩的內容,千萬別錯過首講!

--

請於本文下方直接回覆您本次的聽講心得吧!
(Visited 53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6 thoughts on “【動腦特區】我聽「基因、遺傳與造化」演講有心得─第一講(2012/10/06)

  • 2012 年 10 月 06 日 at 23:20:49
    Permalink

    今天聽完CASE第8期的第1講後,彷彿又回到了高中教室用閃爍的眼神聽著生物老師講解生命奧祕,還記得當時教到遺傳學時就對其充滿興趣,畢竟遺傳可是主導了整個生命的發展,當然也像教授講的:「是生物學的基柱之一。」原本我以為高中生物的遺傳學已經探討到許多的面相了,沒想到今天聽完楊醫師的演講後,才發現原來遺傳學可以涉及到優生學,更由染色體互換研究至力學,此外還有DNA的結構和排列方法等等都讓我大開眼界。
    整個演講的內容清晰明確,讓我很快就能了解教授所想表達的觀念,再結合之前對生物的一些基礎背景知識,我覺得我又更進一步的想要去探索生物背後的種種秘密,除此之外,Q&A的活動也讓我獲益良多,在聽別人的問題和教授的答案的同時也能增長見聞,並帶領著我進入更深的領域,很喜歡今天的演講,希望以後的7講也能都出席。

    Reply
  • 2012 年 10 月 07 日 at 01:53:32
    Permalink

    今天是我第一次參加學校科學教育發展中心所舉辦的探索科學系列講座,而我基於對遺傳的奧妙與分子生物感到有興趣,因此就很期待10月6號的演講,也就是今天由楊偉勛教授所講授的第一個主題-綜觀基因與遺傳。
    而今天演講的內容中,每一頁的投影片都讓我再度地複習回想起之前系上課程中,課本課文及系上老師講授過的所有相關基因遺傳的知識,但是在課本與演講中兩者唯一的不同,是在今天的演講中,得到的不僅僅只是基因與遺傳這方面片面的學問知識,也從而向前得知過去那些歷史人物(如: Rosalind Elsie Franklin、 Thomas Hunt Morgan、Gregor Johann Mendel…等)建立現今基因遺傳基礎的背景及他們之間的一些小插曲;向後得知人類藉此在醫學農業等方面對基因遺傳的應用。
    然後接下來的演講我都想繼續的參與下去,因為藉此我覺得將可以不斷的增進我對基因遺傳方面的知識,還有對它的熱情。

    Reply
  • 2012 年 10 月 07 日 at 03:13:30
    Permalink

    在這次的講座內容中,楊教授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為大家講解遺傳學發展史中的主要概念,他依照時間順序,從基礎到深入,從古典到現代為我們打開通入那一大片浩瀚而無邊際的遺傳學海的大門。楊教授以有趣的內容和生動的演講方式把新知的輪廓放入我們的腦海中,但是就僅此而已。他吊你的胃口,讓你睡不著,只想聽他說,而且不希望他停下來。
    我只是一個國中生,只有讀過最粗淺的國中生物,但是我很高興在我參加這麼多次的各種性質的演講中,不論是不是case所舉辦的,我終於可以了解主講者到底想要表達的是甚麼,以及他要交給我的是甚麼知識。
    我希望楊教授以後還可以既須到case來幫我們演講,因為他的演講內容真的很豐富。
    以下列出我覺得很有道理的關鍵字、句:
    1. 想像力
    2. 用文字符號抽象的表達出染色體在細胞裡的行為
    3. 有時候科學在缺乏科學實驗器材的狀況下也是可以進步的
    4. 據說摩根很善良,所以他的學生都很踴躍發問,但是在台灣的學生卻可能會把突變的果蠅給弄死,當作沒有看到,而台灣的老師教授們在學生提出問題時可能還會慶的罵沒有把實驗做好,因為學長姐們沒有一個有出現問題。
    (文化因素)
    5. 女生不要自卑,因為女生的兩個X染色體都是很重要的,但是男生的Y染色體卻是快退化的東西,幾乎沒有用!

    Reply
  • 2012 年 10 月 07 日 at 03:16:47
    Permalink

    今天聽完CASE第8期的第1講後,我就發現我去年七年級的時候花了一年的時間讀的國中生物裡頭只包含浩瀚的遺傳學海之中的一個像奈米級一般小的小角落的內容(恐派連那都還不到),更別要說是生物學了!我之前曾經翻過學長姐和親戚朋友們送給我的一些高中課本,在看生物學的時候對孟德爾的古典遺傳學最有興趣,因為只有那一部分似乎可以讓我了解課本在講甚麼。(寫這段是說我一職都對Genetics和Mendel保持著粉高的興趣!:)

    Reply
  • 2012 年 10 月 07 日 at 09:01:19
    Permalink

    我覺得這次的講座很適合各個年齡層的聽眾,不僅能讓未接觸過或只知一點的人有個概念,也讓稍有涉獵的人得已回味久未接觸的發展歷史與基本概念。對於科學,我非常喜歡從其歷史發展來下手,看前人的努力過程,會知道這些至今被視為基礎的東西得來不易;看前人的思考邏輯,能稍微預知這門學科可能發展的方向,例如
    Ada E. Yonath因以X光晶體繞射法成功解得核醣體的立體分子結構,獲頒200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回顧以前,Rosalind Franklin1正是用相同的方法找出DNA的結構,兩者除了技術上的差異,概念並無不同。
    現在實驗儀器的先進程度絕非數十年前能比,但孟德爾等人依然成功開創了遺傳的領域,這其中除了幸運,更表示他們用了對的科學研究方法,就如楊教授所說,剛踏入一個未知領域,如果馬上就被其複雜、曲折的枝微末節所絆住,那科學就不會有進步,唯有以直覺立刻抓住重點,並將之約化成簡易而有效的原則,才有可能跨出一大步,我想學習新事物應該也是如此。

    Reply
  • 2012 年 10 月 07 日 at 13:34:04
    Permalink

    期待已久的第八期講座終於開始了~自從參加了第一堂科學講座後,我就被講者對科學的熱情深深吸引,我很喜歡在這個空間,充滿著對科學熱誠的大家齊聚一堂,思考著演講者每一字每一句話,不時有笑聲傳入我的耳朵,讓我每次聽完演講都有一種充實與愉悅感!每次的演講,都讓我有不同的啟發和在平常書上無法學到的科學知識,今天的演講,帶領著我們從細胞核、染色質、DNA和蛋白質,甚至在更微小的核苷酸、磷酸、含氮鹽機,我們生物如此的巨大卻被許多微小的化學物質所控制著,最令我感到好奇的是原本分散在細胞核的染色質佔據自己應有的位置,在將減數分裂時竟可以互相纏繞形成染色體整齊的排列互相配對,然後又回到原本的位置繼續控制細胞的行為舉止,實在......很...奧...妙!科學是永無止境的發現、假設、在證明假設是否正確,不斷的循環,雖然當時孟德爾的遺傳學說與Thomas Hunt Morgan和他的學生的生物測量學是有些衝突,但卻共同結合成現在遺傳學!所以說,對各種不同的理論都應保持著客觀的態度(也就是像Sir Ronald Fisher一樣:) 我很喜歡這個想法:每個生物的表現型都是在人格特質和時空交錯下所產生的。(沒錯!早上原本快打好的,結果卻突然消失了!我打了一個小時耶>< 哎呀~這不是重點!雖然都是我的想法,但現在所打出來的文字卻跟早上打出來的不一樣,這應該可以驗證這句話了吧:)

    Reply

發佈回覆給「黃子芸」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