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蘇柏元、陳亮丞、劉禹辰 攝影/郭毓璞
由台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以及張昭鼎紀念基金會共同主辦的「2016青年尬科學競賽」,於九月十日在士林科學教育館進行最終決賽。競賽由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贊助,舉辦至今已是第五年,旨在提升台灣科學教育中,較不被重視的「溝通表達」能力。最終,武陵高中「Seed Seekers」以穩健台風、深厚科學知識底蘊,深受評審激賞,睽違四年再度掄元,捧起冠軍獎盃。
台大科教中心主任高涌泉教授於致詞時提到:「科學家必須學會用故事述說實驗結果,以日常語言將數據的意義表達出來,科學的知識才能得以被了解、宣揚」,也因此他認為在科學技能中,不能只有科學計算、公式,更重要的是科學語言的「表達及敘事能力」。而競賽便是要向全國中學宣揚此理念。同時,高主任也期勉活動能持續,在日後達到科普教育的目標,打破一般台灣傳統教育對於學習科學的想像和界線。
「青年尬科學」競賽因應今年為國際豆類年,將主題定調「有『種』來決『豆』」,內容涵蓋「種子」及各種「豆類」等科學知識。經過了選書徵文、各區工作坊、初賽到全國複賽的層層篩選,由來自延平中學、師大附中、建國中學、武陵高中、曉明女中的七支隊伍競逐最終的決賽冠軍。
決賽中,隊伍先抽取第一發問隊伍,然後針對題目進行五分鐘短講,短講結束後再抽第二提問隊伍,接著隊伍間進行相互詰問,最後再由評審老師進行提問。除了表現參賽者的科普表達能力外,亦訓練參賽者的臨場反應與聆聽演講擷取重點的能力。
今日的隊伍在表達部分皆十分流利,展現出極高的水準,在短時間內傳遞即能傳遞完整的科普概念。相較於初賽以及複賽,各隊除了時間掌控以及科學論述上,都有明顯的進步,短講內容也在純粹理論及現象的論述之外,也加入了更多來自隊伍自身的原創想法與觀點。「聞胰液科學家」不落俗套的介紹發酵在自然界扮演的角色;「東風隊」講解鳥類與桑寄生共演化關係;「Methodology」用實際數據講解光敏素與植物激素機制,科學、實驗基礎深厚;「Seedturia」以海椰子為題,五分鐘內介紹其演化與生命史。
競賽下午,主辦單位特別舉辦「大師講座」,邀請於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任教,同時是辜嚴倬雲植物保種基金會執行長的李家維教授以「氣候變遷」為主軸,用生動真摯的語言述說植物、種子、生態環境在漫長時間中的關係。最後扣回「保存物種多樣性」在未來世界的重要性,提到目前台灣建設保種中心蒐羅各地物種,在可預見的災難、滅絕的腳步來臨時,守護地球的基因庫。
頒獎典禮前,首先邀請評審講評,五位評審一致認為參賽同學都有長足進步。台灣大學農藝系郭華仁名譽教授提醒在場的同學及觀眾:「豆類」對於農業的重要性,讚揚參賽隊伍在短講過程及詰問所展現出的邏輯能力之餘,也對參賽隊伍提問時的精準性以及切入點感到十分驚艷。
首度擔任青年尬科學決賽評審的慈濟大學葉綠舒教授提到,在短講細節中,便可可覺察參賽著們的知識廣度,也鼓勵各參賽隊伍科學研究身為國家的命脈之重要性。教育廣播電台「自然筆記」主持人范欽慧則提到自己從事科普活動背後的支持力量,期勉同學能找到自己的關懷,並去實踐的熱情,站上舞台除了勇氣,更要有說服聽眾的企圖心。
曾任台大科教中心主任、創辦青年尬科學活動,同時擔任今日評審的陳竹亭教授在賽後訪問時提到:「青年尬科學活動從不限形式表演,發展至今日科學短講、詰問的固定形式,也增加了培養同學能力的表達工作坊。五年來看見參賽同學能力上顯著的進步,這代表這個活動、這些短講的練習培訓是實用的。然而在質詢階段,便偏重於學生自身科學的內涵,是同學在平時知識累積上,必須再努力的地方。」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許峻郎執行長強調:所有參賽者都是勝利者,因為在競賽的過程中,找到開啟「真實之門」的鑰匙。張昭鼎基金會的廖俊臣董事長,則回顧台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的歷史,期許科教中心成為世界性的教學中心。廖董事長也希望能透過青年尬科學的活動,培養學生們紙筆考試以外的技能,期許同學們透過競賽的過程,加強聽說讀寫的能力。
經過三個月的賽程,頒獎典禮終於到來,冠軍由武陵高中的 「Seed Seekers」拿下,師大附中「methodology」獲得亞軍,建中「東風隊」則獲得季軍。
另外,本屆評審團增設「評審特別獎」,葉綠舒教授特別指出「科學很重要、很重要,所以不可以只留個科學家;科學家很重要,所以不可以只留給科學」,由「說了動人故事」的曉明女中「Seedturia」獲得。
拿下第一名的武陵高中「Seed Seekers」三位成員皆是高三的學生,雖然大考將近,仍不畏模擬考與學測的壓力,參與青年尬科學競賽。「Seed Seekers」認為讀論文、找資料等準備比賽的過程十分具有挑戰性,也感謝一路走來的隊友與夥伴,關關難過關關過,成就一趟精彩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