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台積電盃青年尬科學】「科普書籍導讀文競賽」佳作導讀文(何承祐)

撰文:何承祐|嘉義高中

正反對立的現實:讀《反叛的科學家》

科學的發展如同蜿蜒曲折的山路,絕對不是風平浪靜。不同的科學家在各種議題上時常有截然不同的看法,甚至會因此爆發一場革命。以量子力學的戰場為例,「愛因斯坦有統一場論,海森堡有基本長度理論,波恩有名為互易定理的新版量子論……」,堪比春秋時代的百家爭鳴。《反叛的科學家:一代傳奇物理大師的科學反思》集結知名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在紐約書評發表的評論與部分著作的短文。這些文章大多是戴森對當代科學發展的看法與批評,可謂針砭時弊,將戴森長於分析的一面表露無遺。

 

本書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當代科學議題〉針對許多科學人物的性格與行動做了深層的剖析。第一章便開門見山地透過分析「簡化論」,挖掘二十世紀偉大科學家所犯下的錯誤;數學家希爾伯特與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專長領域皆有革命性的地位,但卻不約而同地在人生的晚年一味執著想用簡單的公式或符號,嘗試描述所有的數學或物理內容,最後卻一無所獲。

 

接著,作者在〈戰爭與和平〉提到了許多第二次世界大戰相關的議題。由於作者當時參與了核彈發明的相關計畫,這個議題對戴森而言可說是刻骨銘心,也促使他反覆提及和平主義的重要性;這點在第十一章尤其明顯。作者透過反覆強調二戰時核武軍備競賽的危險,闡述建立核武庫與達成全球性協議的重要性,並為下一章剖析達成核武默契的機會埋下伏筆。

 

第三部分〈科學暨科學家們的歷史〉多以兩個互斥的看法闡述科學相關的議題。如第十六章分析了業餘愛好者與專業人士的差別,以培根與笛卡爾式科學進而將其分門別類。第十八章則描述了「孔恩派」與「加里森派」針對驅動五零年代科學革命的,究竟是「工具」或是「想法」的不同觀點。

 

最後,〈個人與哲學論述〉將科學與宗教結合,使兩門在歷史上曾多次對立的學問有了交集。舉例來說,第二十五章以基督教的發展史和科學史類比, 各分成五個時期,進而揭示了極高的相似度,並提到知名科學家波金霍爾與費曼對「宗教見解是否可以質疑」存在不同的想法。

 

雖然本書的文章大多是書評,但乍看之下卻和書籍的關聯甚少。除了部分篇章在開頭簡述某本書的內容與作者的心得外,書評的主體大多為作者對該書內容的延伸,並時常提及和該書內容風馬牛不相及的人物。雖然有些讀者會批評這樣是離題,但對我而言卻是增廣見聞的一大契機。我認為作者對該人物生平事蹟的主觀評論,在價值上必然遠遠超過被書籍侷限的評語。另外,戴森也經常將相關的其他書籍與書評中被評論的書籍作比較,並由此延伸出對歷史發展的反思。就風格而言,作者的書評可說是自出機杼,有別於一般作家所撰寫的評論;雖然難以讓讀者明白該書的詳細內容,但在略為提點後,延伸而來的獨特內容卻遠比單純的書評更有韻味。

 

本書的內容涉及許多方面的知識。一方面提供讀者了解不同議題與看法的機會,但由於理解所需的背景知識量大,另一方面也讓透徹了解本書的難度增高。這點在第四部份尤為明顯;第四部份在內容上多次提及基督教的教義與相關概念,針對非基督教信仰或對宗教了解略為淺薄的讀者而言必然是一大障 礙。這是我難以理解此部分的一大原因,因此我認為這是本書的美中不足之 處。不過,本書亦有較親近大眾的篇章,如第三部分的內容皆從科學名人的歷史談起,對一般讀者而言較容易上手。

 

整體而言,《反叛的科學家》彙整了戴森針對多種議題的獨特分析與見解。除了融合科學與歷史外,也提供讀者思考科學發展的機會。縱使有艱澀難懂的內容,仍然帶給了讀者五味雜陳的思維。

 

作品評語
特別能指出作者超出尋常風格的書評寫作方式,有益於拓展讀者更為廣泛的視野。

 

書名:反叛的科學家:一代傳奇物理大師的科學反思
作者: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
譯者:蕭秀姍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年: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