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賴亮宇|復興實中
以雞之名,詠讀歷史:讀《雞冠天下》
「大吉大利,今晚吃雞」(Winner winner, chicken dinner)。「吃雞」如何能成為跨越時空連結拉斯維加斯賭徒與 PUBG《絕地求生》玩家的文化元素,且讓資深的雜誌專欄作家 Andrew Lawler(安德魯・勞勒)的《雞冠天下》來告訴你答案。作者從大量的文獻、考古研究資料,搭配其親自走訪現場的接觸,抽絲剝繭為讀者介紹歷史上屬於「雞」的光輝時刻。雞不再只是雞,而是人雞自然史的共同創造者。
如同作者所述,雞是史上最被精巧規劃生產的生物,對於在都市長大的我們,雞鳴即起並不是正常的生活經驗,面臨天天水煮蛋、溫泉蛋、荷包蛋這種以營養之名的便利早餐,我甚至感到有點「蛋蛋」的哀傷。直到 2022 年初許多人在 FB、IG 曬「雞蛋富翁」照,才發現「雞事」可以升級到「國事」的高度。對雞排、炸雞的熱愛,或許不足以驅使我們去讀一本以雞為主題的書,但本書作者竟然是因為雜誌總編的順口一問,而進入發現雞史的偉大航道。究竟是什麼樣的「雞遇」,讓作者投入這麼大的心力在生活中這麼不起眼的雞身上?
本書共計 13 章,由二十世紀初對於現代家雞共同的祖先—紅原雞(東南亞的紅色叢林雞)與其他近似鳥類不同的特性觀察研究開始,述說這個差點因生物演化太成功而「基因滅絕」物種的保種故事;透過考古的少量資料(雞是一種鳥,但要在考古證據或古老傳說裡區分出雞與鳥並不容易),拼貼出家雞由東向西歷經人類三大古文明—古印度、古巴比倫、古埃及的旅程;雞雖然常作為勇氣的表徵,但「弱雞」才是它在生物傳播的真實面。不依靠人,家雞不可能有這樣波瀾壯闊的歷史。除論述生物學上紅原雞適於人群而被馴化外,雞的各種實用價值,從古代文獻中雞的療效到現代流感疫苗仍大量仰賴雞蛋,雞不僅被賦予社會文化意義,更是人類最切身的需求。
正因「人雞」緊密不可分,經馴化的家雞移動的軌跡,成為人類跨境交流的重要參考指標,哥倫布是否真的「發現」新大陸,或許還得看雞的 DNA 序列比對研究。若覺得這樣還不足以「雞」冠天下,那麼,達爾文的《物種起 源》總具有足夠的份量吧!家雞源於紅原雞與雞是上帝直接創造物種的爭議, 讓再平凡不過的雞,成為演化論的推手。如果對文化、語言、經濟有興趣的 話,作者帶我們穿越歷史場景,了解像是為何雞經常被用來形容男性的性器官(但其實雞沒有雞雞)、雞與宗教的關係、鬥雞文化與動物保護、雞如何成為人類重要的經濟動物等議題。最後作者則描繪人雞的未來,提醒我們千萬別忘了雞是活生生的動物,有著令人敬畏的歷史。
個人覺得較可惜的是缺少四大古文明中,中國有關家雞傳播路線的研究。作者從遺傳學角度,認為雞的多樣性指向家雞馴化以東南亞為單一原鄉。若確實如此,經馴化的家雞是如何由東南亞傳到中國華北地區?西元前 1 千多年的殷商文化的甲骨文,不但有象形的「」,也有加上「奚」形聲的「」1,證明雞在信史之前早已融入當地,不曉得作者會如何詮釋這樣的證據。雞會改變我們所熟知自周朝由中原向東向南拓殖的「歷史」嗎?若是,那稱《雞冠天下》確實不為過。
整體而言,本書立場明確,就是「為雞正名」。以家雞及其共同祖先紅原雞為軸,橫跨生物、歷史、社會經濟、科學研究等領域,由史前文物的蛛絲馬跡、人類文明歷史、埋藏在語言裡的文化與宗教意涵,到雞隻在現代科學研 究、經濟社會的重要角色逐一舉例說明,相信讀完這本「跨域」幅度這麼大的書籍,你也會和我一樣成功被作者說服。「雞」,無論就 CP 值或對歷史、科學的重要性,恐怕才是人類真正實質意義的好朋友,以後有人問到底我是貓派還是狗派,我會全力支持雞派。
作品評語
提出自己對於本書作者稍嫌不足的地方,且引經據典,是這篇導讀文的一大特色。唯獨在書籍內容的描述上稍嫌不足,有點可惜。
書名:雞冠天下:一部自然史,雞如何壯闊世界,和人類共創文明
作者:安德魯・勞勒(Andrew Lawler)
譯者:吳建龍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年: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