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台積電盃青年尬科學】「科普書籍導讀文競賽」優選導讀文(林冠全)

撰文:林冠全|維多利亞實中

深思熟慮的反叛:讀《反叛的科學家》

你曾有過反叛的衝動嗎?據研究指出,人類在青春期時,最容易出現反叛的舉動,在這個兒童期轉變為成年期的過渡期間,青少年的不穩定情緒和嚮往獨立自由的渴望,往往使他們「反叛」。而《反叛的科學家》以「反叛」此強烈字眼為標題,不禁讓人思考,早已度過青春期的弗里曼.戴森的「反叛」,究竟是出自於什麼目的?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透過二十九個篇章來表達他對於「反叛」的理解,及其利用新思想打破傳統的歷程,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走進專屬於他的物理世界。在這本書裡,也呈現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弗里曼.戴森對於不同議題的見解──從二戰的始末、二十世紀中葉的核武與原子彈 及氫彈的發展,到近年來備受矚目的氣候變遷,最後甚至提到奈米科技和智慧外星人的現狀與未來。

 

本書映照了弗里曼.戴森這位物理學家的非凡智識,也足見其思想敏銳之未來學家的身分。首先,作者聚焦當代議題,從他評價不高的簡化論下手, 並分析愛因斯坦晚年陷入簡化論黑洞的原因,接著以簡化論的角度分析新科技帶來的貧富差距,以及生物基因學和氣候變遷的隱患。

 

談完現代議題後,作者利用自己的過往經驗分析「戰爭」。在二戰期間擔任皇家空軍科學家的弗里曼,對當時創建新科學及參與發展原子彈氫彈的物理學家都有近距離的觀察,並以過來人的身份,解釋了核武的利弊,點出核武存在的意義,只是像二戰時的將軍們,大多時候僅是一個精神支柱,而戰爭,也只是打著和平救世界的幌子來摧毀世界。

 

了解科學的最佳方式就是去了解那些研究科學的人。作者接著引領讀者進入「科學名人堂」,帶著讀者認識家喻戶曉的牛頓、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年輕改革派的代表海森堡與狄拉克等卓越科學人士。在這些科學家精彩的人生故事中, 作者也會提到和其中幾位見面時的插曲,有時則對他們提出評論,但無論如何, 作者必定將焦點拉回「反叛」的主軸上,並為我們闡釋這些科學家的獨特反叛。在這些篇章中,作者更像經驗豐富的法官,為我們分析、「審判」科學史上的衝突。偶爾,他也會親自參與自己的「審判」,例如在分析革命派和保守派時,他坐穩了保守派的立場,但同時卻又公正客觀的主持這場裁決。

 

本書的最終章,是作者最為主觀的個人與哲學理論。首先,他以戴斯蒙德.柏納的著作為基礎,延伸他對未來的看法。其次,他講解了神學與科學之間的聯繫,以及基督教在歷史上與科學之間的摩擦。再來,他以許多例子、實驗,探討了心電感應此超能力現象存在的可能性,他的觀點雖引起相當兩極的討論,但他始終保持著科學的精神,在實質證據出現前,他僅以「假設」的態度看待此議題。最後,作者討論了哲學與宗教的重要性,他以九一一恐怖事件和日本的神風特攻隊為例子,講述了宗教與意識形態的洗腦作用,其沉重的筆觸引人思索,究竟生在其大環境下的人們,是否曾經想過「反叛」?或者在威權與群體的壓力下,失去了反叛的動力,只能坐上一去不復返的飛機,朝著所謂的信仰飛去?

 

在作者眼中,科學家分成兩類,一種則是在某一科學問題中,深度鑽研且執著數年的刺蝟,如愛因斯坦;一種是伎倆很多,對任何事情有興趣,且能輕鬆的游移在不同科學問題中的狐狸,如作者本人。從這本書裡,充分展現了作者飽含深度與廣度的學養,讀者能看見他對於人道議題和和平的關切,以及對於氣候變遷與科技發展的獨特見解,更能從中了解他對於未來的憧憬與憂慮。

 

經歷過二戰及二十一世紀的科技發展脈絡,作者見證了現代科學的躍進,卻不似保守派科學家般拘泥於傳統,他總是關注時事且適時的「反叛」。在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時,若想好好的「反叛」一場,那麼就打開《反叛的科學家》,跟著這位傳奇物理學家,走進他獨一無二的「心世界」吧。

 

作品評語
對於第四部內容的扼要介紹較能掌握精髓。

 

書名:反叛的科學家:一代傳奇物理大師的科學反思
作者: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
譯者:蕭秀姍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年: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