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台積電盃青年尬科學】「科普書籍閱讀寫作競賽」優選導讀文(陳芊融)

撰文:陳芊融|國立臺南二中

當銀幕上漢尼拔.萊科特醫生以不為人知的手法進行著多樣化的犯罪,是否有人會反思著這些高智商罪犯存在於現實中的可能性?抑或者是探討他們會以什麼樣貌去呈現他們的犯罪手法,是噁心?獨特?還是獵奇?無論你的答案是什麼,在回答的過程中也會產生不少的疑惑。

當你翻開《科學詭案調查局》,映入眼簾的除了被戲劇化的恐怖元素圖案以外,以問題所構成的條列式標題能更快抓住你內心最深處的好奇心,並加以解釋。詭異、不明真相的事情總能激起人心深處的害怕,這時候總會出現一些人提出問題:「但是我並不害怕,你說的是真的嗎?」值得慶幸的是,目前人類所保有的多樣化也沒有消失,總是會出現那麼幾個勇敢的人說著:「自己並不好奇也不害怕」之類的話。事實上,好奇並不是單箭頭指向特定區塊的,它可能存於這個事件的任何一個地方,透過各式的犯罪案件紀錄,對於不同的人事物產生不同的想法。

這同時也被作者艾莉卡.恩格豪伯考慮進去了,將不同的主題分為六大類以探討更深、更廣的科學詭案。提到科學,用科學解析「詭案」確實聽起來有些弔詭,這個就像也只出現在銀幕上的都市傳說研究社般的性質。但是在科學上,這些案件中的離奇、詭異之處只不過都是實驗後的數據和結論罷了,而對於這些案件最實際而且直接的來說,科學是跳脫了人的主觀意識去進行真相的判斷。瑪里.居禮夫人曾經提到過:「在科學上,我們應該注意事,不應該注意人。」在故事中也能間接在瀏覽文字所透露出的氣息後獲得證實,太多人總喜歡以刻板印象、主觀的角度去看待一項新事物,並以舊有的想法套加在它身上。但那並不是一個好習慣,更多時候只會模糊焦點、甚至是踏入罪犯的陷阱裡,而科學至少能有效避免這一點,添加更多的數據以及不同年分的實驗好「破解」這些謎底。

除了大量的科學,大篇幅的理性文字往往能增加專業性,但同時也失去了一些追求感性的讀者,而艾莉卡在這之中取得了一個平衡,那就是──以幽默、生動的口吻去描寫這些由大量理性文字所組成的短篇故事。那麼,在這些大量的知識沖刷下,忽然會有人意識到這些知識實用性的問題:「我會用到它們(這些知識)嗎?」在課綱的改革下,素養題已經逐漸成為各大考試的考題趨向,也因此,更多人會注重在「素養」和「知識實用性」上,那麼它究竟能帶來什麼素養供那些提出問題的人繼續有動力看下去呢?在其中一個小標題中,艾莉卡就寫下了數部膾炙人口的電影中所營造出的反派罪犯,以及他們的真實性和進行小部分的診斷,也正是以「科學」的角度去檢視他們的貼合度。

我們能夠透過書本的知識去重新審視自己的娛樂(看電影),並激發自己思考的能力,同時也透過科學破解了不少我們曾經所無法理解(或者不曾想過)的問題。孫明哲先生曾經說過:「科學技術就像空氣和水一樣,彌漫滲透到社會肌膚的每一個毛孔和細胞。它對人類文明所產生的物質影響和非物質影響是無可估量的。」以科學為例,我們既然具備了所謂科學的先知,持續地在藉由讀書、閱讀以確保豐富自我的知識量,那麼它必定持續圍繞在我們的周遭,影響著我們。


作品評語

理想的導讀文;值得進一步深思素養課綱。文字運用能力好,有依論點分段,但各段裡推論因過度裝飾變得不明確。有提到科學重要,但沒有利用證據推論的敍述。


書名:科學詭案調查局:離奇現象與噁爛實驗的科學研究報告
作者:艾莉卡・恩格豪伯(Erika Engelhaupt)
譯者:姚若潔
出版社:大石國際文化
出版年: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