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初賽/沈伶鎂(2019/08/02)
台積電盃青年尬科學,步入了第八年,參賽者也來到了歷史高峰。今年有高達239隊參加徵文比賽,而在8月2日當天,北區初賽中的40個隊伍帶來了精采講演,最後選出7個菁英隊伍晉級複賽、3個候補隊伍。
此次北區初賽中,最熱門的書籍是《基因編輯大革命》,有16隊選擇此書進行短講,其次為《人類大未來》有10隊、《槍砲、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有7隊、《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有4隊,《與達爾文共進晚餐》則僅有3隊。
一整天的競賽,場內場外一樣熱鬧。許多參賽隊伍把握空檔,在會場外加緊排練,而老師與家長們也在一旁幫忙加油打氣。今年參賽者的討論範疇相當廣闊,有人探討DNA電腦、物聯網、智慧材料的使用與運作,及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有人試圖說明採集、狩獵及農業文化對於文明所產生的改變與推展;也有隊伍談及自動駕駛、太空旅行、時空旅行及超人類的可行性;還有同學嘗試藉由例證,來探究人與食物的共同演化關係。
在眾多主題當中,多數參賽隊伍都還是聚焦在CRISPR上,試圖從介紹CRISPR的由來與運作,來討論有關細胞修復、基因改造,以及當前社會中極具爭議的事件。例如,中國研究人員賀建奎基因寶寶事件,在非常多參賽隊伍中都一再被提及。同學們多半嘗試從CRISPR的發展,來論述對人類社會的利弊得失,以及在道德倫理上可能造成什麼問題,進而期許藉由法規來約束濫用及擴大階級不公。
科學而非科幻
「我覺得大家都已經是勝利的!」主評審中正大學化學暨生物化學系副教授于淑君表示,一整天的競賽除了是體力大考驗外,對於所有參賽者而言,此項競賽除了要能鼓起勇氣上台、與他人合作外,同時在閱讀上也是充滿挑戰。因此,能完成這個訓練過程的同學們,其實都很了不起。但,這終究是個比賽,因此她有幾點觀察與大家分享。
首先,她提醒同學,無論選了哪本書進行短講,「科學」的部分是非常重要。在「尬科學」的探討過程中,除了作者及讀者本身觀點,還是要將「科學」帶入,可惜的是,有些同學反而將「科幻」帶入了。
于淑君副教授強調,「當你要用科學,就要引經據典,要有實際的參考來源」,同時也希望別因哲學倫理道德方面的省思,而反科學科技的發展。她希望大家能正向看待科學,「滿足人類的好奇心以及想要探究事實發展為何,這是很重要的」于淑君副教授說,藉由這個活動,希望能培養大家探究精神及科學分析事理的能力。而她也感到很欣慰,比賽中有八成的隊伍,都有做文獻摘錄,因為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動作,也是必須遵守的行規。
拜神有多認真?
「大家做報告時,難免會用google大神,但是你拜大神拜得有多認真?」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葉綠舒指出,這次有些參賽隊伍所引用的資料來源其實是錯誤的,她提醒同學「錯誤的引用不如不引用」,希望同學在引用資料時,必須時刻提醒自己該資料是否可信。另外,她也建議同學,使用google搜尋資料時,千萬別只看首頁,因為排序第一的,不一定是最正確的,而可能只是點擊率最高的,請大家至少要拜讀到第五頁,然後多加思考查證。再者,這次有些隊伍可能是為了增加演說的趣味性,而將書裡的立論過度解釋,她明白這部分不大好拿捏,但期許同學能特別留意。
閱讀寫作表達能力需兼具
今年首次擔任評審的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李冠群則指出,「青年尬科學」的活動,從徵文開始到目前的競賽,就是要培養同學們科學閱讀、寫作、及表達的能力。但他很訝異,許多在徵文時寫得很好、很完整的文章,卻在初賽短講中表現不如預期。顯然,同學要在表達能力方面多多加強,畢竟「你不能只陶醉在自己的研究中,卻無法與大家分享,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
李冠群教授表示,短講是希望同學能從閱讀中體會及深思,並以導讀的方式將書本介紹給其他尚未讀過此書的人,讓他們明白這本書動人之處。他希望同學不是以很聳動的方式把問題丟出來而已,而是應該告訴大家這些問題是有解決之道的。他期許同學們,想要培養科學素養,必須努力加強自我的閱讀、寫作及表達能力。
「大家的表現其實都非常接近」,于淑君教授表示,比賽的評分標準,除了會考量各隊伍是否有充分準備外、是否忘稿、背詞是否很生硬,再來就是能否團體合作互相支持。希望各隊伍能參考競賽影音檔,回頭檢視自身缺失以及可改善的部分,相信大家能從中獲益甚豐。
晉級名單:巴拉拉小魔仙、Bad Girls、906、哥是傳說、031526、顏值不需要編輯的少女們、Weeeeeeed。
候補名單:1435、Chosen One、HoMoCe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