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林宣瑋、簡璟
最後一組PK賽是新竹女中的「Teoria dos nós」與高雄鳳西國中的「百香莎莎」。Last but not least,儘管大家都有點疲憊,但雙方都展示了高超表演。
來自新竹女中的Teoria dos nós也選擇質數為題,來展示密碼學的奧秘。與其他組不太一樣,他們直接從質數的定義開始著手,並且討論質數的分佈曲線,緊接著展示RSA加密演算法。RSA加密演算法的重點在於,要如何讓偷竊者無法用暴力拆解來獲得密碼。Teoria dos nós也用圖像與故事的方式呈現公鑰與私鑰的不同,讓觀眾清楚地了解RSA加密法的重點,更簡述:RSA帶動大家尋找質數的風潮,而事實上,科學家也逐步認識每個未知的質數。這樣無窮無盡的尋找,Teoria dos nós認為「正是因為在耗費心力之後仍會產生新的謎題、在不斷追尋後還是有未知,才更顯得質數的美。」
整場演說非常流暢,展現了高水準的演出。百香莎莎也緊接著提問,與質數息息相關的黎曼猜想,究竟對人類社會有何貢獻。Teoria dos nós老神在在的回答,「黎曼的假說不只用在質數,還用在量子應用。」而在這部分數學家的預測與物理學家的實驗結果是一致的,間接地證明:數學的發展與物理學的進化息息相關。
而壓軸的百香莎莎,則選擇了鑑識科學的誤差問題。他們先拋出一個經典的名言,胡適所說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希望大家思考,是否科學方法,就如同胡適所說的這樣。他們認為在研究過程中,科學家在定義問題、或提出問題假說時,就已經犯了邏輯上的錯誤,若存在這樣的錯誤,那麼僅管後面的導論都是對的,仍會導出錯誤的結論。「先入為主的引導,導致錯誤的結果,這種事情其實常常發生。」例如在驗證指紋的時候,常常會出現誤差,但此時若用數學來計算其發生錯誤的機率,或許可以提出新的觀點。他們希望藉由這個題目讓大家思考、檢視,自己的邏輯推論是否合理,是否像薛丁格的貓一樣,提出又正確、又錯誤的詭論,若如此的話,那麼結論就沒有意義。
比賽的結果由Teoria dos nós獲勝。而來自鳳西國中的百香莎莎雖然落敗,但年紀輕輕,就已經打敗台灣各地的箇中好手,躋身前十二強,也是雖敗猶榮、後生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