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 林宣瑋、簡璟
通過層層考驗,「2017台積電盃-青年尬科學」北、中、南區初賽的菁英,在8月24、25日聚集到台大科教中心,進行第一天的工作坊培訓與第二日的全國複賽。開場的科教中心高涌泉主任勉勵大家,「能來到這裡,已經證明自己是最棒的了。」不論結果如何,都獲得寶貴的收穫。他也預祝大家在明日的競賽,都能表現最好的一面。
進階培力工作坊
為了隔日的複賽,主辦單位這次也邀請了擔任初賽、複賽評審的劉柏宏老師、于淑君老師再度替同學開班授課、傳授心法。老面孔的老師講課,讓同學能更快速地適應比賽規則。
選題、提問的策略很重要,也是比賽的關鍵。「選擇議題的策略,有人選冷門的、有人選好做的,兩種都有它的利害得失。但是要記得: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不要只準備一個議題的正面,應該要正、反兩面都有,這樣才能攻守兼備。」在比賽時,常常見到同學為了辯論,反而過分誇大學科能力的問題。劉老師說強調,「不能限於媚俗,理論有能解決的問題與無法回答的部分,若一下子把道理說得太絕對,那麼就沒有斡旋的餘地。」因此,好的策略是80%的支持論點、20%的保留,有攻有守,才能得勝。
而表達的藝術是于淑君老師想告訴大家的重點。「要想想,青年尬科學,要求同學具備聽、說、讀、寫四大能力,不可偏廢。」讀與寫已經考驗過大家了,而複賽想考核的是同學是否「聽」得懂其他同學的論述、能否將自己的論點清楚、完整地「說」出來。「說,是一門藝術。」于老師強調,在台上切忌天馬行空的胡言亂語,應該多舉實例,讓評審、觀眾感同身受。以複賽的題材為例,可以先將影片的主軸點出來,用簡單的話語稍微說明影片的重點,將觀眾帶入影片的世界。
「觀眾與評審不是只有用聽的,要讓他們看到你想要呈現的東西。」很多的簡報技巧是同學在學校很少接觸的,例如選擇選擇好的字型、字體、色彩的對比、時間長短、場地的明暗等等,都是需要注意的關鍵。于老師以KISS(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理論說明,簡報不需要過於華麗,而是要簡潔、讓人一目瞭然。簡報時也應該充分表達講者說故事的能力,她以AMO演講理論來說:在演講時,講者應該說一個精心設計的故事(an interesting story),用風趣妙語(many punch lines)表達出來,然後傳達給聽眾一個可以帶回家再三回味的訊息(one-take home message)。若能夠達到這些要點,那麼就是一場好的演講。
小試牛刀
訓練時間過後,各組便輪番上陣,牛刀初試。同學們可能是第一次實地對抗,因此難免有些生澀。回答問題時常常低著頭、沒有看著對方與評審。有些組別甚至在台上停頓許久,無法回答對手的問題。部分組別沒有掌控好時間,劉柏宏老師也提醒,「超時是會被嚴重扣分的」。
建國中學的HomoLogY與精誠高中的LCS則表現亮眼,在對答時氣氛異常火熱。HomoLogY以魔球的片段為例,說明保送率計算的意義,而LCS則抓住統計學中較無法處理的極端值問題向HomoLogY提問,HomoLogY則是提升對話到理論的層次,說明:「我們必須承認會有個體差異的存在,但這些是少數例外。儘管理論不會完全對應到現實生活中的完全狀況,但大多數人的行為模式,仍能夠對照到理論。如此一來,理論就有我們所追求的價值。」
工作坊的最後,劉柏宏老師仍不忘提醒參賽隊伍,不應該只著重短講的部分,而忽略了回答問題。「裁判會注重攻守表現,如果講得很好,但是回答的時候不好,那就沒用了。」攻守兼備,才是一場好的演出。
寶貴的經驗
除了評審親自教學之外,主辦單位也邀請到2014、2015年,來自曉明女中與師大附中的冠軍隊伍,向學弟妹分享獲勝心得。學長姐除了傳授心法之外,也充當助教的角色,一組組的觀察、給予意見。曉明女中的學姊也就發表與回答兩個部分,分享自己的經驗。
自信、流暢的演說,才能在一開始給評審留下好印象。背稿是基本功,但不能過於死板。事前參賽隊伍也應該用邏輯好好檢視自己的短講,除了檢查錯誤之外,也能在緊張忘稿時,用自己的話繼續演說。
提問與回答是競賽的另一個高峰。回答問題時應該專心聽對手的問題。比賽前甚至可以帶紙筆上台、記下問題重點與回答要點。這時看用條列文字或樹狀圖,讓自己能有條理的回答問題。回答問題之前應該先謝謝對手,並用自己的話重複一次對手問題。這樣子能夠讓隊伍有時間思考問題,也能確認自己是否會錯意,更能讓評審覺得參賽隊伍有禮貌又從容。回答問題時有條有理、分點說明,而且最後一定要回到結論,重申自己小組短講想傳達的理念。除了好好聆聽對手的演說之外,事前也可以準備幾個口袋問題,上場時將口袋問題與對手短講結合發問,讓評審覺得整個提問是自信十足且從容不迫。
課程結束之後也有組員私下請教學長姊們問題,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致勝要訣。師大附中的學長更鼓勵同學,來到這裡已經相當優秀,不論結果如何,都要繼續努力。他們也期待學弟妹們能夠盡全力地追求卓越,好還要更好。
隊呼大賽
而為了凝聚隊伍的向心力,主辦單位也安排了隊呼大賽。參加隊伍都必須利用創意想出適合自己隊伍的口號表演。多數的隊伍以改編歌曲的方式來呈現。精誠高中的「沒有人生來具有使命.docx」改編著名歌手黃志明的「漂向北方」,歌詞裡面哀怨地述說因為準備青年尬科學競賽,而無法看世大運的轉播。而彰化女中、精誠高中聯隊「030」與精誠高中的「LCS」則是分別用b-box與熱舞來炒熱氣氛。最後,LCS則獲得在場觀眾28票的支持,獲得隊呼大賽的獎金3,000元。主辦單位也讓參賽隊伍用也由戳戳樂的方式,抽出對戰組合,之後便讓隊伍回飯店休息、儲備精力。
正式競賽
經過一日的休息與培訓後,第二天的決賽,參賽者都擺脫前一日的生澀,幾乎鬥得難分難捨,實力皆在伯仲至間,常常見到評審很為難地舉起旗子,給予判定。經過一整天激烈的賽程,建國中學的「HomoLogY」、彰化女中與精誠高中聯隊的「030」、北一女中的「孝數」、曉明女中附設國中部的「Mathemagics」、和平高中的「math enthusiasts」、新竹女中的「Teoria dos nós」獲得晉級資格。而來自高雄新莊高中的「Measuring the world」則經由敗部復活,重新回到競賽階段中。
評審建議
于淑君老師從工作坊、初賽、複賽,陪著許多支隊伍一路走來,因此每次舉旗時,她的「心情實在很沈重。12支隊伍表現都非常好,但名額太少。」但比賽仍是比賽,一定會有輸贏勝負。
「複賽的重點是影片。」影片是一個楔子,引導參賽者與觀眾進入某個數學議題。于淑君老師仍再次強調,短講當中應該帶入影片,說明為何選擇這個題目。但很可惜的只有20%的隊伍放入影片內容。而台大數學系的翁秉仁老師則強調,影片是戲劇,雖然很成功的用創新的手法表達數學知識,但為了戲劇效果,某一部份的陳述仍是有問題的。以黎曼猜想與RSA的關係為例,影集中將他們講得駭人聽聞,但在數學上沒有那麼強的關係。「參賽隊伍應該要做的不只有敘述,而也要將這些矛盾點出,然後進一步闡述。」這樣才能讓評審知道,參賽隊伍有用心思考。
呼應翁秉仁老師的話,劉柏宏老師緊接著點評,許多隊伍提到了五花八門的數學議題、理論,但是在回答問題時,卻馬上露餡,被評審扣分。「你必須確定你是否真的懂得你所講的理論,不要為了逞能,而講不懂的東西。」一直講很難、很艱澀的理論,不如將理論連結到生活中,讓大家都能心靈意會。
而如何讓觀眾心靈意會?那就有賴精彩的故事。中研院的王道還老師與臺師大的洪萬生教授,再一次強調故事的重要性。王道還老師說,青年尬科學今年更改以往的形式,用看影片的方式來刺激大家思考科學問題,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夠鑽研影集中的故事,然後從中學習說故事的技巧。這是今年賽制改革的目標。但很可惜的,很少隊伍在短講中「說故事」。因此,他也勉勵大家,在短講中帶入故事的元素。而洪萬生老師則用數學小說為例,期許大家,讓數學自然而然的從故事中「跑」出來。「大家都太刻意了,讓觀眾一直聽數學,好像在上數學課。」
比賽希望參賽者注重短講的故事性,在一個個故事中,加入數學的元素,讓聽眾在沒有防備下,也吸收到數學知識。而這才是這個科普競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