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台積電盃-青年尬科學】徵文評審總評

湯芝萱(國語日報副刊組組長及科學版主編)

期待這樣一篇科學導讀:知識情感並具  埋下書中線索 

無論何時,翻開審閱文章中評分最高,描述種子的那篇文章,目光所及的每一個文字,總會立刻轉化成Discovery頻道中溫和男中音娓娓訴說的旁白,生動、有畫面,又具知識性,那種子就這樣在讀者腦海中乘風飛翔、落地生根—-一篇好的科學圖書導讀文正應如此:文字流暢,富有節奏,脈絡清晰,能滿足讀者知識面及情感面的需求;同時在每一段落,埋下讓讀者想翻閱全書的線索。

今年閱卷的重點,在「科學含量」、「文字能力」及「是否引人入勝」;而寫作的重點也是同樣的順序:首先要對該書融會貫通,掌握脈絡,再提煉出適於發揮的元素。在這裡,就會出現有些文章過度偏重某一段落,將實驗或研究內容照搬;或像在準備考試,為該書抓重點的狀況……最好避免。

在「文字能力」上,巧濁固然是天生的,但基本要做到流暢易讀,「心中要有讀者」。因此,文章寫成後不妨多看兩遍,或請其他人閱讀,耙梳一下這塊筆田,會吸引讀者的是田埂上的幾簇小花,不是磕磕絆絆的大石頭。

接著,是要做到「引人入勝」,許多參賽作品在寫作形式上極為用心,讓讀者有一新耳目的感受,可以說適度的包裝絕對能為作品加分。但是過度的包裝則恰得其反,比方說,以超過三分之一的篇幅來鋪陳一段劇情,導致科學含量不足;或採用過去得獎作品的模式等。

另外,由於評選結果將左右參選短講比賽的名單,能不能在文本上將該書概念講述明白,也成了評選重點,是加減分的關鍵。

縱觀這次參賽作品,或許由於今年主題相對容易理解,可喜的是整體寫作水平提升;也樂見參賽學校的增加,或許第一次參賽成績未必理想,但經驗值的刻度往上提升後,相信來年必定有更好的表現。


蘇虹菱(清華大學寫作中心助理教授)

本屆參賽的作品,不乏創意出眾、事理清晰、文字表現成熟之作,值得肯定。未能入圍的小組,建議觀摩歷屆的優選文章,及參考評審意見,記取此次參賽經驗,相信來年仍有大展身手的機會。

提醒同學們,除了熟讀競賽選書,引介書中精彩、別具意義之處外,下筆之前也請務必考慮寫作對象、目的,以及口吻等要素,方能寫就一篇引發讀者興趣或共鳴的導讀文。


龐中培(《科學少年》雜誌編輯總監)

今年參加者對於所閱讀的書籍內容,有比較好的理解,往往能夠提出切身的經驗與想法,這可能是因為今年的選提以食物、種子為主,是容易見到的事物。

許多作品十分有趣而且充滿創意,這是可喜的。要提醒的是,不論撰寫或是演說,都要清楚了解受眾,而不是以自己慣行的方式展開內容。細節也要多注意,那是魔鬼所藏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