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台積電盃-青年尬科學 複賽側寫(2)】紅隊「聞胰液科學家」VS. 白隊「去年隊名取太爛,所以今年叫小花隊和花花」

IMG_8767

撰稿/蘇柏元、陳亮丞、劉禹辰 攝影/郭毓璞

複賽的第二場,由來自延平中學紅隊「聞胰液科學家」對上白隊精誠高中「去年隊名取太爛所以今年叫小花隊和花花」。

紅隊以「種子的休眠、發芽與光的關係」為題作短講,主講吳宜庭同學由生活中種子發芽的例子,帶出今日欲探討「光線」的因素。植物種子之中,存在著光敏素作為接收光的受器,而光敏素又可區分出吸收紅光的Pr型、吸收遠紅光的Pfr型兩種態樣;因為在種子內此兩種分佈濃度的不同導致光線的影響也不盡相同。「聞胰液科學家」的短講內容結構分明,由不同種子需光的不同特性帶出光敏素主題,進而切入了三種不同類型光敏素的化學反應,最後扣回「光不一定能夠幫助種子發芽」此一結論。層層推論,條理介紹兼富科學深度。

白隊的短講則選擇「種子型態演化與傳播的關係」作主題,首先介紹了氰苷、生物鹼、酚類等等不同的植物次生物質,並舉實例闡述生物鹼對於鳥類腸胃的作用,以達到種子可以在沒有被鳥胃消化系統完全破壞前,順利被排出以收傳播之效。「小花隊」的簡報內容涵蓋了許多專業的科學名詞,也透過解釋大量生物反應,揭示了「種子的傳播距離與消化時間的調配機制」。然而因為涵蓋的內容過多,結構次序上稍較複雜,因此短講稍稍超時。

交互質問時,白隊「小花隊」同學稍微緊張,但仍由林羿成同學針對紅隊同學所說的三種光敏素反應,要求更精確的解釋,釐清了「光線流量密度」為觸發反應關鍵這件事。
而「聞胰液科學家」則分別由「種子若要釋出植物鹼,則已被破壞而無法繁衍」、「植物生物鹼如咖啡因與氰苷間有何不同?」作挑戰。白隊精誠中學的同學三人接力回答,透過董儼漢大量的生物知識補充,解釋了不同化學物質的作用;並告訴大家此機制是為了整體而非個體演化利益而來,回應了對面的問題。

整體來說,雙方在科學知識、資料上準備都相當地充分。然簡報以及內容結構呈現上,則由紅隊同學表現較佳。經評審稍稍討論後,決定由紅隊延平中學的「聞胰液科學家」晉級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