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台積電盃-青年尬科學 複賽側寫(1)】紅隊「三個逗皮匠」VS. 白隊「Seed Seekers」

IMG_8729

撰稿/蘇柏元、陳亮丞、劉禹辰 攝影/郭毓璞

「2016台積電盃-青年尬科學」 的複賽於桃園的渴望會館展開,第一場對決的由同樣來自武陵高中的兩支隊伍「三個逗皮匠」與「Seed Seekers」出戰。

紅隊「三個逗皮匠」首先以戲劇的方式演出「滴血認親」的典故,試圖透過有趣的遺傳故事,引出今日短講的主題——「孟德爾的豌豆實驗」。接著,紅隊配合投影片動畫進行講解,並一一帶出佛萊明發現染色體的典故以及1902年的遺傳染色體學說,架構出遺傳理論的完整時間軸,更進一步提出孟德爾的假設之所以能領先其他研究者 37年之久,是因為學習了實驗物理學、數學與植物生理學等學科,如此廣泛而深入的學習讓他在研究的方面能有寬有深,從不同角度的角度切入。「三個逗皮匠」最後引用蘇軾的名言「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收尾 ,闡明孟德爾的研究精神。

白隊「Seed Seekers」則以提問的方式開場,以「生產者植物只能被吃嗎?」一問題作為短講的楔子,接著介紹果肉型、種子型以及附帶型等等植物種子藉動物傳播的方式,並引用「琉璃草」、「山螞蝗」與「橡樹」等實際的例子,說明生產者與消費者間相輔相成的角色。過程中除了將前述的傳播方式介紹給台下的評審以及觀眾,也引用許多的科學數據與圖片,同時維持投影片的易讀性,最後則揭示動植物的演化實際上是「共存共榮」的。

交叉詰問部分,白隊「Seed Seekers」首先質疑孟德爾定律是否會與複等位基因存在矛盾的關係,並提出為何當時孟德爾的假設會是「兩個」遺傳因子而非更多個。紅隊「三個逗皮匠」則舉例說明複等位基因與孟德爾定律的一致性,並以數學模型提出三個或四個以上的遺傳因子會導致理論與觀察結果不符來反駁白隊。

「三個臭皮匠」則認為 「Seed Seekers」提出的皆為植物針對動物所做出的改變,缺乏動物針對植物而演化出的改變,無法支持「動植物共存共榮」的結論,並追問短講中所提到的 「mast year」之調控機制 。紅隊「Seed Seekers」則以動物的門牙特化而能食用堅果來補充說明,並引用學者的數據,推論 mast year 的發生是由植物激素所調控。

紅白二隊在短講以及交叉詰問階段都發揮了極高的水準,試著將生物理論以科普化而生動的方式呈現。經過評審們的激烈討論,最後由武陵高中的「Seed Seekers」獲勝,獲得晉級全國總決賽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