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台積電盃-青年尬科學 複賽側寫(四)】紅隊「Embryo」 VS. 白隊「屏行宇宙」

下半場第一場的PK賽,由同是南區參賽隊伍「Embryo」和「屏行宇宙」上台比劃,真是「本是同區生,相煎何太急?」。先發表短講的红隊「Embryo」講題為「人們是如何發現光速是有限的」,「屏行宇宙」則是「人類怎麼開始知道光是一種波」。兩隊除了都是來自南區,也都是跨校組隊的隊伍,這場高師大附中加鳳山高中和屏中加屏女的比試後續如何,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_MG_5765

「Embryo」突破常見的破題方法,由光速『c』本身出發,說明『c』的命名來自原意為「迅捷」的拉丁文字根「celeritas」,以及常數constant的首位字母。以此作為楔子,將短講分成兩大部分,先介紹科學史上漸趨精準的光速測量實驗和裝置,再介紹過去科學家為何引入今日難以理解的以太(ether)作為光在真空中的介質的解釋,以及拋棄以太存在假說的過程。延續初賽中活潑的短講表現,「Embryo」嘗試將複雜且難以說明的內容完整交代,也成功轉化成具完整架構且有趣的短講,惜未能順利掌控短講時間,以超時一分鐘餘作收,時間掌控不佳遭扣分被認為致敗的關鍵,成為遺珠之憾。

_MG_5791

白隊「屏行宇宙」表現亦不遑多讓,短講先從日常生活對光的觀察出發,有別於聲波「隔牆有耳」的繞射現象,「光線」一詞揭示了人們最直觀對於光具直行性的假設,再提及科學家格理‧馬爾迪發現光通過小縫後,會照亮後方屏幕上相較於狹縫更大的面積,證明光具有部分波動性。後續的短講延續風格,提及數項推翻性的實驗與發現,讓在場觀眾得以感受當年科學界多次戲劇性進展的震撼。

DSC_0346

除了簡介歷史和現代,「屏行宇宙」更在最後將短講內容的規模一舉擴大到未來,透過「光子&電磁波」彼此間波粒二象的關係,類比「電子&物質波」的關聯,提出未來可能將發展出「瞬間移動」的可能性,留下無窮想像藍圖作結,最終勝出並晉級,但「Embryo」表現也頗受評審肯定,在賽後被列為第一候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