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台積電盃-青年尬科學 北區初賽工作坊側寫(二)】林秀豪老師分享『How to deliver a short talk』

講題:How to deliver a short talk
講者: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林秀豪教授

_MG_2990

在青年尬科學初賽五至七分鐘的架構下,要如何完成一段好的短講?北區初賽工作坊的下午,由清華大學物理系,有許多短講與「講短講」經歷的林秀豪教授來告訴大家短講的訣竅。

_MG_2958

一開始教授便點出了短講重點:「A story」、「2~4 core slides」以及「punch line, A MUST」─找出一個欲描述的故事,不以過多的投影片數量,以二至四張重點描述,並找一個能貫穿整個演講的核心概念(關鍵句)在最後為短講總結。

_MG_2935

設定一個猜拳機率遊戲,猜贏升遷、猜輸降階。長期測試,發現其人數分布似於指數分布。同理,也就說明了理想氣體能量的波茲曼分布。若換個角度,從完全彈性碰撞、最大亂度下去解析,在教授口中唸出長串公式的同時,會發現:「精確的說法不見得是最好的說法」

_MG_2962

短講當中,除了台上的精湛表演,短講前的「幕後工作」則更為重要。教授提到:多多參閱相關資料,拓展自身對講題瞭解的深度與廣度,別堆砌自己不瞭解的資料方為上策。上台後,累積在身上豐富的內涵,將會轉變為滿滿的自信。

_MG_2928

在教授的分享之後,有兩位助教分別示範十分鐘的短講。廖品豪助教以「抓住聽見的幸福」為題,說明助聽器種類、聽力損失年輕化等問題;蔡鈺婷助教則是講述「時間銀行」的概念─由「需求」定義「價值」,建立一個互助互惠平台。

_MG_2978

在最後的分組小組試講活動當中,教授與助教亦給予參賽者許多建議,期許小組打破傳統框架。最後,教授以「Behind the Curtain」為關鍵句(punch line)再次強調幕後工作對短講的重要性。